首页 > 专栏 > 正文

读道德经的管理学体会-上 | 终始:玄-有无-做好人解读32

时间: 2023-08-21 10:08

来源: E20环境平台

作者: 薛涛

前言

我读书非常慢,经常停下,《道德经》读了两年,在朋友圈敢发感悟的,偶尔为之。我觉得我能(敢)写点感悟的,才算是我真读过的,写不出的就算我其实没读懂。相比别人,我对我自己读不dong(动和懂)书,也曾经很自我怀疑---是不是我学习能力太差?好在朋友圈里的微信好友都很支持,给了些许安慰。

我也是不敢简单地把书里的别人的精彩拿出来发文章的,因为那不是我的。年过半百,渐渐悟到了很多东西其实是书里学不来的。什么是“我的”?必须是我将书里的内容,结合自己五年基层管理、十年中层管理和十年高层管理的经验,揉在一起,才能“化”出来和值得“奉”出来的。涉及我没有能经历到的领域或层次,往往就不能把书中的相关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所以我想,就我个人而言,读书学习和复盘,是强化了转化效率,但转化的基础还要来自我自己的经历。究其根本,看来我的能力模型是不配“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我更应该追随阳明先生所说的,“事上磨、心中修、尘中炼”。既然是在练中炼,我写道德经自然就不是正襟危坐从头至尾,用中有感悟即发,体会也就不按章节顺序来写了。

老子写《道德经》,解答如何成为有道者和圣人;我看《道德经》,却都是在找如何做成功的个人和管理者。个人成长和组织成长,个人战略和组织战略,个人管理和组织管理,内在道理都是相通的,这是我读《道德经》的关键处,学管理,以上都包括。关于这三对词之间的关系,大家可以参看我下面的报告,也许比文字更生动说明我的理解。

“从管理学读《道德经》,借《道德经》悟管理之‘道’”。薛涛读《道德经》的管理学系列体会,也将编辑成书——《管理学之“道”与实践》,本书预计将于明年年初与读者见面,敬请关注!


微信截图_20230710091829.png

来自18年E20年终总结会

相关阅读:

薛涛:读《道德经》中的几点管理学体会(一)

薛涛:读《道德经》中的几点管理学体会(二)

薛涛:读《道德经》中的几点管理学体会(三)

《道德经》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名,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无,是天地的开端;有,是万物的根源。所以,常从“无”中观察天地的奥妙;常从“有”中寻找万物的踪迹。有和无,只不过是同一来源的不同名称罢了。有和无都是幽昧深远的,它们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正文:

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的“常”,据说原句为“恒”,后来为避讳汉文帝刘恒而改为“常”。《道德经》和《论语》的区别,这六个字里都提示了。由于“道”无法描述,“我法妙难思,五千人退席”[1],所以《道德经》全书用了特殊的写法:正言若反、反复重复、晦涩处处,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菩提老祖在猴子脑袋上敲了三下,让读者自己在主动思索中去突然悟道。可见,老子就是布袋和尚,大肚弥勒的前世[2],其玩世不恭快乐为本的模样甚对我的脾气。而《论语》就是孔子的样子,事无巨细、严谨急切,虽然伴随着他自有的开悟也偶有划破天际之语,然而全书的风格就如孔子本人一般严肃认真,你大概率容易盲从。文章风格就是作者的个性,企业战略就是企业家的个性,难以解脱。较真的人会说,《论语》是孔子和孔子的徒子徒孙们一起写的。但是,企业家和其下诸多管理者中,只有企业家决定了公司的风格。孔子,也是唯一决定《论语》风格的人。所以,以下解析就将孔子作为《论语》的作者来展开。

老子和孔子的无和有

同样两人都悟到了“道”,同样想让大家和他一起明白(所以他们都是圣人,在“奉”),《论语》里孔子也喊:“朝闻道,夕死可矣。”能写出这句话,一定是他本人已经悟到了“道”,我现在是体会得到的。可惜由于“道”本身真的是不能直接言传的,绝大部分人读《论语》却不能“悟道”。从这点来看,老子因为更早明了了“无”,所以更通人性反而更具有远见。在著书立说的方式上,老子践行他在“道”里自己悟出来的“无”,用了“虚“的手法,“奉”的水平更高,类似我提倡的“育”的带动模式(《浅谈环保人职业发展:管理“三YU”与新三板》),使得《道德经》最终成为药店;而孔子实在认真直率细致,心中物质之“有”虽早已灭,但精神之“有”未除尽,最终只是把《论语》做成了百货店。对比老子,孔子在精神层面破“有”花了更多的时间,导致孔子作为“有志的强行者”的大半生,虽然努力奋进却不和谐。

为什么不能言传?因为越靠近本源的顶层公理(那个“一”,那个“道”),用语言去描述就会越失真,原因是“名可名,非常名”。命名是语言形成的基础阶段,发音不是,连鸟都会叫的,鸟叫甚至也可以用来同步他们的行动和传递信息。为什么命名是呢?随便举个电影里的例子,我们和外星人完全语言不通。建立沟通的第一步,一般是捂着胸说自己的名字,然后指着外星人,等待ta的反馈。“名可名,非常名”这句更易于理解的翻译应该是,如果某个事物可以被命名,那ta就不再是真正的被人所命的那个名所指代的那个事物。老子的意思,为什么对于“道“人没法用语言描述,因为任何事物你给了它名字(描述它的语言的基础),人也就失去了对它的完整含义的理解。所以我们只要用语言描述事物,就已经不是完整真相。无法理解这一点的人,可以想象下夫妻间完全实现用逻辑讲理的悲剧,就明白了语言的致命缺点。语言因为人永远无法免除的自私,所以从来无法做到绝对的客观和精确,由此带来的完全依赖它做夫妻沟通之必然的错误——有脑无心。

编辑: 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薛涛

目前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此前分别在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现任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易二零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湖南大学兼职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硕士生校外导师,天津大学特聘讲师,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PPP双库的定向邀请专家,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注册专家(基础设施与PPP方向)、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库专家、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化学品和废物环境管理智库专家、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环保产业政策与集聚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垃圾焚烧专家委员会委员。住建部指导《城乡建设》杂志编委、《环境卫生工程》杂志编委、财政部指导《政府采购与PPP评论》杂志编委,并担任上海城投、天津创业环保、中建环能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在PPP专业领域,薛涛现任清华PPP研究中心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PPP专委会秘书长、中国PPP咨询机构论坛第一届理事会副秘书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PPP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国合中心PPP专家库成员、中国青年创业导师、中央财经大学政信研究院智库成员、中国城投网特聘专家等。

20世纪90年代初期,薛涛在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负责世界银行在中国的市政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其后在该领域积累了十二年的环境领域PPP咨询及五年市场战略咨询经验,曾为美国通用电气等多家国内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对环境领域的投融资、产业发展和市场竞合格局有着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着力于环境产业与政策研究、PPP以及企业市场战略指导等方向。

作者新文章

作者热文排行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