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山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三大模式提升效能

时间:2007-10-09 09:47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引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主要是指物质层面,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指精神文明,而管理民主则是属于政治文明范畴,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概括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这对于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我国“三农”工作,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解山西新农村建设启动一年来的具体成效和存在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推进,近日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与有关大专院校联合在介休县、洪洞县、原平市、古交市和左权县对新农村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调查的五个市县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走出了各有特色的“新农村建设”路子,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但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资金短缺、村干部认识不到位、科技人员匮乏、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农民素质偏低等问题仍然存在,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

   一、新农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在“新农村建设”的指引下,被调查的农村经济状况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得到了提高。来自省农业厅的数据显示,自去年山西省开始进行“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以来,到目前为止,全省1098个试点村已有80%完成村庄规划和 “四改”、“四化”,70%完成“五个一”工程的建设任务;90%以上的试点村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主导产业,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

   1、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让农民过上富裕生活。调查结果显示,自开展新农村建设一年来,初步显示出成效,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据对原平市四个村调查,今年西石封村、大牛村、北三泉村和柳巷村的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650元、2920元、2868元、3000元;家庭拥有电话率分别达73%、72.70%、100%、100%;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 32平方米、26平方米、30平方米、38平方米。对介休市四个村的调查也显示出了农村生产、生活改善的成效。今年席村、上站村、赵家堡村和洪山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5200元、3830元、3862元、3270元;家庭拥有电话率分别达95%、97%、90%、30%;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40平方米、26平方米、40平方米、20平方米;每百户电脑拥有量分别达12台、30台、90台、50台。

   2、农村教育、文化、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在中央政策的指引下,兴建学校、提供福利、发放补贴、村容整治等各项措施在各村蓬勃开展,使得村民在教育、文化、环境方面有了很大改善。据对洪洞县四个村调查,疙瘩村、大李托村、赵城东街村和淹底村义务教育全部为100%;有线电视入户率分别达97%、83%、100%、86%;村级公路硬化率全部达到100%;村级道路照明率分别达96%、97%、100%、100%;生产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达91%、94%、88%、81%。对原平市四个村调查,西石封村、大牛村、北三泉村、柳巷村义务教育分别达92.10%、93.20%、92.30%、95.10%,其中儿童入学率全部为100%;有线电视入户率分别达89%、88%、86%、91%;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分别为95%、90%、90%、95%。

   3、农村民主管理趋于规范。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充分行使民主权利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基本实现了民主选举,农民表示对通过选举产生的干部更为信任,得到了村民的支持和肯定。对古交白岸、嘴头、营立、梭峪四个村的调查结果显示,村里基本上实现了民主选举,100%的村里都设立了村务公开栏。村民参与选举率也达到100%,而且对其过程相当满意。88%的村民认为当地农村干部会带领村民至富,也认为在未来几年内农村建设会达到他们理想中的要求,民主开放程度会更加透明。

   二、新农村建设的一些典型模式和做法

   1、依托城市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和新兴工业。利用靠近城市的优势,一些村打开思路,在依靠城市,服务城市方面下功夫,大力发展城郊经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介休市上站村依托城郊优势,利用城市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契机,大力发展房地产业。通过出台一系列土地优惠政策,先后引进常青有限公司,绵山冷轧带肋钢筋厂,安泰集团等一批有实力的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其中安泰集团住宅小区,办公小区已经破土动工。由村委牵头经营开发工地50余亩,投资3000余万元,兴建生活小区,07年小区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后,可为集体增收近2000余万元。介休市赵家堡村也以城中村改造为契机,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全村80%以上劳力从事与房地产有关的行业, 村委统一开发亚太苑等大型商品房住宅小区,村里通过置换建门面房40000平方米,分给每个村民10平方米,拆迁的40户全部安置在小区居住。

   2、吸引投资,以工带农,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投资,是农村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条好路子。介休市义安镇席村先后引进了安泰、三盛、陆治、昌鑫等8家企业,涉及焦炭、洗煤、钢渣回收等行业,驻村企业安排该村80%以上劳动力就业,成为村民收入的主要渠道,而且为集体提供了稳定收入来源,使工业反哺农业成为可能。近年来该村共投资55万元,打井、引水、铺设管道,使全村的土地由旱地变成稳定高产的水浇地。为了提高农民的种粮的积极性,席村还对种植业实现 “三免,两补”的优惠方法,即浇地免费,机收免费,秸杆还田免费,种植业补贴,养殖业补贴等。

   3、发挥农业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农业是农村的优势经济。因地制宜,找准市场,办出特色是农村实现发展的捷径。洪洞县淹底乡是种植,养殖业基地,近年来主要以蔬菜,药材,粮食,红枣等为主,使得本乡农村经济有了较高,较快,较好的发展。优质红枣、绿色蔬菜和肉牛、奶山羊、肉兔、梅花鹿等特色种、养殖基地相继建成。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始步入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产业、一体化经营的发展轨道。洪洞县龙马乡依靠当地特有的优势――林业,长期以来大力发展林业,使得当地的林业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已形成了相当大的规模,效益也日益显现。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到位。在调查的部分村,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清,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新办法不会用。有的村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带有片面性,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盖新房、建新村、修新路。还有的村干部埋怨过多,信心不足,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部分村民对村干部缺乏信任感,对公益事业漠不关心。这些思想制约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着新农村建设。

   2、资金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瓶颈。新农村建设是一个艰巨和长期的任务,涉及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村容村貌、民主管理等各个方面。而要抓好各项工作最关键的是要有资金保障。但据调查,部分村底子薄,集体经济收入有限,甚至还有沉重的历史债务,无力开展各项建设,这种状况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化。

   3、农村科技人员后备力量匮乏。据对介休市和左权县调查结果显示:介休市上站、赵家堡、席村、洪山四个调查村每千人拥有科技人员数量只有8.5个;左权县蛤蟆、突提、石匣、高庄四个调查村每千人拥有科技人员数量更是仅有1.5个,有两个村的科技人员数量甚至为0。大多数农村劳动力缺乏一技之长,无固定的就业岗位和现金收入,主要靠自身的强壮体力去从事一些体力工作获得收入。许多初、高中文化程度的年轻劳动力不愿留在农村发展,大部分进城进厂打工或学习非农技术,制约了农业科技在农村的推广使用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4、农民素质偏低,影响农村的自我发展。对古交市白岸、嘴头、营立、梭峪四个村调查,接受教育层次比例分别为高中17.5%、中专10%、初中52.5%、小学20%,初中及以下的就占到72.5%,说明当前农民文化程度偏低,这对农村的发展有很大的制约作用。由于文化水平偏低,思想比较保守,传统意识比较牢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公共卫生、热心公益等集体观念逐步淡化,乱堆、乱放、家庭卫生问题比较突出,婚丧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行为依然存在。

   5、优惠政策落实较难。近年来,中央和省加大了对“三农”的转移支付力度和扶持力度,但由于管理跟不上,存在挤占、挪用、截留、沉淀上级专项资金的问题。另外,各级政府的扶持资金大都是上半年报计划,年底甚至跨年度才能到位,影响了建设速度。如介休市赵家堡村,由于周转地一直无法落实,导致拆迁工作无法进行,新农村建设节奏也有所减慢。

   四、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1、推进新农村建设要符合实际,因地制宜。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急于求成,要因地制宜。应发挥村集体和农民群众主动性和创造性,政府不要大包大揽,更不能包班代替。政府只能起引导作用,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考虑农民实际承受能力,绝不能以新农村建设的名义变相要钱要物。

   2、多方面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实现良好自我发展。一方面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另一方面要增加科技服务人员,并且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地在各村进行农业科技、法律、文化等方面的讲座,以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增强农民的发展能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3、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提供建设资金支持。一是政府以奖代补,补助一部分;二是发动群众集资一部分。可以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启动一事一议制度,让农民群众参与进来;三是政策性信贷支持一部分,放宽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发放消费贷款和住房按揭贷款;四是盘活闲置土地、厂房,出租转让收入一部分;五是呼吁业主、开发商支持新农村建设,预先垫支一部分。

   4、加大扶持力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继续加大农村剩余劳力的转移力度。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开展定向培训和订单培训,促使农村劳动力尽快就业。二是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深入实施科技农业,提高科技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使农民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中获得更多的收入。三是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广大农民自主创业。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在乡农民自主创业,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的客观需要。要制定出台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和农民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引导农民领办、创办、合办民营企业,就地吸收消化本地富余劳动力,在自己致富的同时实现共同富裕。(来源: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

编辑:王彩霞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