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蓝德环保项目模式复制 亮剑固废处理行业

时间:2016-08-25 11:07

来源:蓝德环保

近年来,环保产业迅猛发展,环保成为各地力推的重点之一,支柱地位逐渐彰显,国家和各地政府在政策和资金等多方面释放红利,强势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加快环保设施建设。但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有一些环保设施倒在了“最后一公里”,或被光明正大闲置,或被偷偷摸摸停用,经不起五花八门手段的折腾,最终沦为摆设。

在餐厨垃圾处理领域,国家先后公布了5批试点城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建、在建、筹建的餐厨垃圾处理项目(50t/d以上)有118座,总计处理能力约2.15万吨/日。目前距离第一批试点城市名单公示已过去5年、距离第二批试点城市名单公示也已过去近4年,就这两批试点来看,餐厨垃圾处理厂基本都处于已建成或有序建设中,但考虑到《建设实施方案》中考核重点是对整体实施效果的评估、而目前已有的很多餐厨垃圾处理厂均存在“吃不饱”现象。许多地方投入大量资金建成的餐厨处理项目,由于项目实施企业的工艺技术实力不足、运营经验缺失等原因,使项目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形成“烂尾”项目,与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意愿背道而驰。

试点城市为保证餐厨废弃物处理能力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除了保证餐厨垃圾处理厂顺利建成外,还需要同步加强餐厨垃圾收运系统、餐厨垃圾管理平台和监测系统的建设,为餐厨垃圾处理厂提供原料保障。我国餐厨垃圾成分复杂、产生量大,这就要求餐厨垃圾处理项目运营企业要具有处理运营过程中复杂局面的能力,不仅要求处理的工艺流程可靠,也要求现场调试保障到位。

“行百里者半九十”,生态环境的恶化非一朝一夕,其治理与维护同样不能一蹴而就,但这不代表能够放松懈怠。在环保领域,有些企业的存在单纯是为了抢占市场,以低于成本价拿项目;某些企业的发展单纯是为了名利,搅动资本市场;某些企业并没有运营项目的经验与技术,拿到项目之后转包甚至搁置,完全不能起到环保项目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作用,也不利于环保行业的健康发展。

“狼来了!”这是环保企业在近期很多环保项目中标价格公布后的第一感觉。行业内把这些低于成本的中标行为形容为“野蛮人”“超越底线”“行业自毁”……业内专家表示“一旦低价中标项目后续运营出现问题,不仅影响当地环境质量,也将激化政企矛盾。”中标不应该是一个环保项目的结束,而是开始。负责任的环保企业应能保证项目达到设计要求,并在长期内保证持续稳定运营,切实发挥项目应有的作用,化解当地的生态环境问题。

杭州市厨余垃圾分选减量化及生化利用一期工程

在全国餐厨垃圾处理项目不错的案例中,南宁模式所创造的全方位收运体系建设值得同行参考借鉴。南宁作为国家首批餐厨垃圾处理试点城市之一,其餐厨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项目由蓝德集团设计建造,并负责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置经营服务。环保项目三分建设七分运营,经过两年多的不间断运营,南宁项目摸索出了一套餐厨垃圾处理“南宁模式”,并在2015年中环协餐厨垃圾处理年会上得到专家和行业同仁的认可。餐厨垃圾处理行业的收运难是导致众多项目无法顺利实施,餐厨处理达不到预期效果的根源。蓝德用心运营深耕细作打破行业中收运有质无量或有量无质的难题,截至16年8月,南宁项目日收运的餐厨垃圾量已经从最初的30吨到达250吨,超过设计需求,实现饱和生产。

南宁模式采用国际先进的预处理+厌氧发酵处理工艺,众所周知,垃圾综合处理的关键点在预处理阶段能实现有效分离,蓝德集团以生物质分离器为核心的自动分选技术,实现了有无机物的高效分离,分离效率大于95%;南宁项目采用的厌氧发酵技术源于欧洲,经过优化整改,更适合中国国情,具有免维护、产气效率高、运营稳定的特性。地沟油经油脂提取车间制成粗油脂外售,经粗加工后作化工厂原料。垃圾中的无机部分经生物质分离器后回收或进入填埋厂,有机部分经厌氧发酵产生沼气,沼气经净化提纯系统制备车用压缩天然气,作为商业用途。产生的沼渣制成营养土出售,实现变废为宝美化环境。

南宁餐厨处理项目

南宁餐厨收运现场

南宁项目中心花园

南宁项目收运车队

南宁收运模式

随着贵阳、德州、泰州等项目的相继建设投产,蓝德环保表示将会把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运营经验推广到后续项目的运营服务中,将总结形成的杭州模式、南宁模式复制到全国各地,力争将每个项目都做成精品。

泰州餐厨项目效果图

杭州市厨余垃圾分选减量化及生化利用一期工程是蓝德环保建成的国内第一个规模化厨余垃圾处理项目,采用“前分选+厌氧产沼+沼气净化利用”技术处理工艺,处理规模为200吨/日。自2014年投入运营以来持续稳定运营,年回收塑料纸张约8000吨,金属约100吨,玻璃约660吨,年发电量1000万度,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成效显著。

蓝德部分餐厨厨余项目一览

1472095389428313.png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打通形形色色的“最后一公里”,政策制定部门和监管机构不能当“甩手掌柜”,必须在完善配套措施和加强日常监管上下真功夫。企业也要真抓实干,不能以投机心态跑马圈地,而是以技术实力和运营经验,在做好项目上下功夫,才能切实打通最后一公里,破解环保项目“烂尾”问题。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