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呼和浩特市环保局下发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17-2020年)(送审稿)

时间:2017-09-15 14:32

来源:呼和浩特环保局

监督目标任务落实。(1)根据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市环保局对各旗(县、区)下达年度任务,各旗(县、区)政府要根据任务清单,按计划实施辖区内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程,定期向市环保局报告工作进展。(市环保局牵头,各旗(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2)市环境保护局定期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督导检查,定期向自治区环保厅报告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工作进展。(市环保局牵头,市国土资源局、城乡建设委员会、农牧业局参与,各旗(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八)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动环境保护产业发展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研究。整合高等学校、研究机构、企业等科研资源,开展土壤环境容量与承载能力、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污染生态效应、重金属低积累作物和修复植物筛选,以及土壤污染与农畜产品质量、人体健康关系等方面基础研究。推进土壤污染诊断、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等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强化卫星遥感技术应用。优化整合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支持土壤污染防治研究。(市科技局牵头,市环保局、发展改革委、教育局、经济和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局、城乡建设委员会、规划局、农牧业局、卫生计生委、林业局参与,各旗(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加大技术推广和产业发展。建立健全技术体系,推进土壤治理与修复产业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优先引进和推广适合我市的易推广、成本低、效果好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加快成果转化应用。加强技术经验交流,鼓励引进消化土壤污染风险识别、土壤污染物快速检测、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阻隔等风险管控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市科技局、财政局、环保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教育局、经济和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局、农牧业局、规划局、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各旗(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推动治理与修复产业发展。通过放开服务性监测市场,鼓励社会机构参与土壤环境监测评估等政策,加快完善覆盖土壤环境调查、分析测试、风险评估、治理与修复工程设计和施工等环节的成熟产业链,培育一批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全产业链中的作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环保局、科技局、经济和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局、规划局、农牧业局、商务局、工商管理局参与,各旗(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四、保障措施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土壤环境治理体系

健全管理体制。按照“国家、自治区统筹、市负总责、旗(县、区)落实”原则,完善土壤环境管理体制,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属地责任,探索建立跨行政区域土壤污染防治联动协作机制。(市环保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局、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局、城乡建设委员会、规划局、农牧业局参与,各旗(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加大财政投入。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大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整合有关污染防治资金,设立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用于土壤环境调查与监测评估、风险管控、监督管理、治理与修复等,以及与土壤环境质量改善密切相关的其他内容。各地应统筹相关财政资金,通过现有政策和资金渠道加大支持,将农牧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测土配方施肥等涉农、涉牧资金,更多用于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的地区,对优先保护类耕地面积增加的地区予以适当奖励。统筹安排专项建设基金,支持企业对涉重金属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市财政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环保局、国土资源局、水务局、农牧业局参与,各旗(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完善激励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激励相关企业参与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研究制定扶持有机肥生产、废弃农膜综合利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等企业的激励政策。按照国家、自治区的统筹安排,积极开展农药、化肥等行业环保领跑者制度试点。(市财政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国土资源局、环保局、城乡建设委员会、农牧业局、税务局参与,各旗(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发挥市场作用。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推动受污染耕地和以政府为责任主体的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发挥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机构引导作用,为重大土壤污染防治项目提供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企业发行股票。通过债券提供政策信息咨询和业务培训,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有序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环保局牵头,市金融局、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呼和浩特银监局、呼和浩特证监局、呼和浩特保监局参与,各旗(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二)加强社会监督,营造良好氛围

推进信息公开。根据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调查结果,发布全市土壤环境状况,并定期公布各旗(县、区)土壤环境状况。重点行业企业要依据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其产生的污染物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排放总量,以及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市环保局牵头,市国土资源局、规划局、城乡建设委员会、农牧业局参与,各旗(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引导公众参与。实行有奖举报,鼓励公众通过“12369”环保举报热线、信函、电子邮件、政府网站、微信平台等途径,对乱排废水、废气,乱倒废渣、污泥等污染土壤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监督。推动有条件的地方聘请环境保护义务监督员,参与现场环境执法、土壤污染事件调查处理等。公开曝光环境违法典型案件。(市环保局牵头,市国土资源局、规划局、城乡建设委员会、农牧业局参与,各旗(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推动公益诉讼。鼓励依法对污染土壤等环境违法行为提起公益诉讼。检察机关可以以公益诉讼人的身份,对污染土壤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也可以对负有土壤污染防治职责的行政机关,因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造成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行为进行行政违法监督,仍不予纠正或者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可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并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相关案件办理工作和检察机关的监督工作。(市中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牵头,市国土资源局、环保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城乡建设委员会、水务局、农牧业局、林业局参与,各旗(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落实)

编辑:刘影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