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湖北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专项规划

时间:2017-11-23 15:13

来源:湖北省发改委

二、 发展农业新型业态

1.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落实耕地保护措施、建设高效粮食及蔬菜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水产养殖业和休闲渔业,着力构建经济、环境效益高的现代农业产业化体系。积极发展现代种业,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和主要农产品优势区,强化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支持中国农谷(荆门)、中国“有机谷”(襄阳)建设。构建沿江优势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产业带、优质畜牧水产养殖与加工产业带、特色林果生产与加工产业带。

2.发展生态农业新模式。推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有机结合,培育构建循环生态农业产业体系。推广种植业废弃物-养殖业、养殖业废弃物-种植业、农业-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业减量化-低碳化生产模式等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发展循环型农业;推进保护型耕作、立体种植和间作套种技术,积极推行“种-养-沼”、“果-草-鸡”、“猪-沼-果”(菜)、“虾-稻”等种养结合、农牧结合、循环利用、沼气配套、有机肥加工、发酵床养殖等生态养殖模式;发展防渗渠道和管道输水,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和农作物喷灌、微喷灌、滴溉等技术,建设节水型农业生产方式;发挥沼气在发展有机牧业、生态农业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开展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打造沼气综合利用的农业循环利用产业链。推广使用低毒性、低残留农药、化肥,减少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禁止露天焚烧秸秆,大力推进秸秆直接还田、过腹还田,积极探索秸秆能源化利用,延长秸秆综合利用链条,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3.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建设以“新技术、新品种、高科技、现代化”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农业科技园区。提升蔬菜、花卉等都市农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培育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的农业主题观光地。举办农业节庆活动,带动乡村旅游发展。鼓励文化农业、景观农业、公园农业等创意型农业业态,开辟农业和农村发展空间,提升现代农业的价值,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4.推广“互联网+”农业。积极探索农业物联网产业商业化运营机制和模式,扶持一批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企业,带动湖北物联网产业及相关信息产业发展。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农业发展平台,实施湖北智慧农业战略、“农产品加工流通促进工程” ,做大做强“12316”[9]服务品牌、“农业信息服务应用示范工程”等重大工程。

5.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村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创新融合方式,培育融合主体,完善融合服务。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加快农业“接二连三”,由生产环节向产前、产后延伸,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创意农业、农耕体验等,建设休闲农业与农业公园试点。发展以土地林地为基础的各种合作形式,支持农民合作社入股或者兴办龙头企业,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收益。探索建立新型合作社的管理体系,拓展农民合作领域和服务内容,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建设一批农业化服务组织与农产品绿色加工园区等。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研究设立专门的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村产业融合领域。坚持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前提下,保障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中的用地需求。改善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搭建农村综合性信息化服务的平台,优化农村创业孵化平台,配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结合农业供给侧改革要求,打造长江经济带优质农产品品牌名片,探索互联网+绿色营销渠道,引导绿色消费、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促进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与生态保护相互协调统一。

第五章 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实力

依托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推动创新发展;以开发区、工业园为载体,推动集聚发展;推进产城,农村一二三产、信息化与三产、军民融合发展;推动沿江产业合理有序转移,促进上下游产业联动发展,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

第一节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

以国家级、省级高新区为重点区域,以若干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领域为重点,以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为主力,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统筹协调技术创新主体,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实现由“湖北制造”向“湖北创造”转变。

1.建设产业创新中心。推进武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跨区域整合创新资源,推动区域间共同设计创新议题、互联互通创新要素、联合组织技术攻关。提升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打造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统筹区域一体化发展。

2.发挥创新平台优势。积极发挥知识创新平台、技术创新平台、支撑服务平台的作用,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围绕重点领域创建一批国家大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争取在优势领域和学科建设一批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以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大科技成果为载体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3.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开放式实践载体和创新文化,完善创新服务体系,强化创新资金保障和制度安排,形成要素完备、支撑有力、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通过举办长江流域创新创业论坛,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并进的创新文化;发展服务型科技中介机构,形成湖北长江经济带创新服务体系;引进培育创新投融资机构,推动设立长江银行,充分发挥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作用,大力发展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创新投融资体系;完善行政审批、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转化等体制机制,健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长效机制。

第二节 加快产业集聚发展

全面推进“一主两副多极”城市带动战略,发挥武汉、襄阳、宜昌等中心城市产业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以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为主要载体,完善区内和区外的产业链,建设世界级汽车、电子信息、工程设计施工产业集群,打造主导产业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长江现代产业集聚带。

1...45678910

编辑:刘影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