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浙江省杭州市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探索实践

时间:2019-09-17 14:18

来源:生态环境部

(四)突破分类质量提升难,从“粗放粗分”转向“精放精分”,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分类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垃圾分类工作的成败。前端垃圾出户不分类、垃圾混合投放、混合收运等现象是困扰垃圾分类的顽症难题,严重影响群众对垃圾分类的满意度。对此,杭州市从精细化管理入手,规范设施、创新方法、开展整治,大力提升垃圾分类质量。

1. 完善分类投放设施。按照规范、方便、整洁、有序的原则,开展垃圾投放设施专项整治行动,落实“四色”垃圾桶规范摆放,清理不规范容器,解决杂色桶问题,优化调整投放点的垃圾桶数量,并在垃圾桶上加贴垃圾分类标识,近两年来共更新更换分类垃圾桶9万余只,规范垃圾桶分类标识5万余个。

2. 加大投放环节监督管理。积极探索实践并总结垃圾分类管理模式,强化管理责任落实,比如,在江干区试点推行“桶长制”,通过委任区域桶长、街域桶长、单位桶长、社区桶长等各级桶长,以网格责任田形式清晰划分垃圾分类责任区域,真正做到垃圾分类责任到人;探索建立可追溯机制,在萧山区试点给每户居民发放标有二维码的餐厨垃圾桶,实行一户一码、定点放置、定时收集、统一维护,餐厨垃圾分类正确率达90%以上;落实小区垃圾分类专管员制度,引入专业化服务企业和公益组织参与垃圾投放监督和巡检,提升垃圾分类管理专业化、社会化水平。

3. 优化垃圾清运服务。针对垃圾中转设施落地建设难问题,杭州从2010年起在国内首推垃圾清洁直运模式,通过“桶车对接”直接将垃圾运输至末端处置场所,不再新建垃圾中转站,并把存量垃圾中转站改造为垃圾分类宣教基地,极大改善了中转站周边环境。针对收运中暴露出的混装混运问题,统一实行“绿车对绿桶、黄车对黄桶”分类清运,全市803辆运输车辆全部完成对应颜色标识喷涂,并开展混装混运有奖举报,提升运输车辆分类识别度,有效防止垃圾混装混运。

(五)突破资源回收利用难,从“一次消耗”转为“循环再生”,资源节约使用效益显著

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不景气,尚未形成完整产业链,可回收资源总量水平偏低,致使大量混入生活垃圾,既严重影响分类质量,又增加末端处置压力。

1. 完善回收政策。以杭州市委办、市府办名义印发《关于推进再生资源回收的实施意见》,修订发布《杭州市再生资源回收指导目录》,明确回收网点布局、资源分拣利用、行业转型升级、市场秩序规范等要求,加强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截至目前,全市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达867个,提升建设再生资源分拣中心15.1万平方米,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6%。

2. 创新回收模式。依托杭州信息经济高地优势,积极探索“互联网 + 再生资源回收”模式,连续两年举办杭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论坛,搭建政、企、社合作平台,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新业态发展,推动垃圾清运与资源回收“两张网”的有机融合,成功孵化出“虎哥”回收、申奇回收、物尽其用、家宝兔、启迪桑德等再生资源回收龙头骨干企业,比如“虎哥”回收已覆盖居民家庭24.5万户,回收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超95%,被国家商务部确定为全国15个新型回收模式之一。

(六)突破处置设施落地难,从“邻避效应”转为“邻利效应”,环境承载能力大幅提升

由于受到“邻避效应”影响,各地垃圾处置设施普遍存在规划难、选址难、建设难的问题,杭州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也受到该问题困扰。特别是在 2014年发生九峰环境能源项目“5·10”群体性事件后,给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增添了一层阴影。对此,杭州市保持战略定力,化被动为主动,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以坚定意志、不回避的态度迎难而上,推动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1. 提前谋划,科学论证。早在2007年,杭州就确立“焚烧为主、生物处理为辅、填埋为保障”的垃圾处置战略,2011年完成《加快杭州市区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建设研究》重大课题研究,提出公众阻力、区域利益协调、政府角色定位等重大问题解决机制,为破解垃圾处理设施普遍面临的邻避问题提供科学策略。

2. 全域布局,生态补偿。2016年9月26日,《杭州市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规划》正式获批实施。2019年,根据治废工作新要求,完成《杭州市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规划(修编)》,进一步明确能力建设近远期规划项目。在垃圾处置设施规划布局建设中,建立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由生活垃圾输出城区按照75元/吨的标准缴纳环境改善资金,专项用于垃圾处置设施所在地的环境美化、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和维护、地区经济发展扶持。

3. 统筹建设,提升能力。“5·10”事件后,杭州市抽调相关部门精干力量,组建九峰环境能源项目工作专班,依法依规推进项目建设,深入细致做好周边群众工作,全程做好信息公开,赢得群众理解和支持,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2015年4月14日,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2017年6月1日投产运行。随后,淳安县垃圾焚烧项目、天子岭厨余项目、天子岭餐厨一期项目、萧山临浦餐厨一期项目、萧山钱江餐厨项目、桐庐餐厨项目等接续建成投运。目前,还在有序推进临江环境能源项目、建德市垃圾焚烧项目、萧山临浦餐厨二期、天子岭餐厨二期和厨余二期以及五个分类减量综合体等项目建设,此举将为垃圾分类处置提供有力支撑。

垃圾分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杭州市通过坚定不移推进垃圾分类,在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效,垃圾分类在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社会文明、促进资源节约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是城市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实施垃圾分类后,提高了市民环境意识、文明意识,道路上随手乱扔垃圾现象、向车窗外扔垃圾等现象大为减少,小区环境改善,城市道路清洁,杭州城区清洁度始终保持95分以上,有力助推“国内最清洁城市”打造。杭州市统计局的民意调查数据显示,近75%的市民认为垃圾分类对家庭及小区环境有明显或较明显改善,90%以上市民认为垃圾分类提升了市民环境意识,提高了城市凝聚力。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