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3-30 10:00
来源:生态环境部
取得成效
已形成一部政府规章、2个专项规划、6个地方标准和9个规范性文件,涵盖建筑废弃物从源头减排、综合利用、末端设施布局规划、消纳处置、激励办法等方面,构建完善建筑废弃物管理“1+N”政策体系。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与绿色建筑,全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1288万平方米,在新开工总面积的占比达到38%,累计13个项目获评广东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占全省总数的30%,位居全省第一。孵化培育了13个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29个省级基地及31个市级基地,在全国和省内遥遥领先。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699万平方米,新建民用建筑绿色建筑达标率100%。新增53个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在建建设工程100%使用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减少工地建筑废弃物排放量。
发展综合利用,提高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创新实施房屋拆除与综合利用一体化管理,累计完成627个房屋拆除工程建筑废弃物减排与利用项目,拆除废弃物综合利用量2319万吨,综合利用率97%。建成固定式综合利用设施24家,设计处理能力已达到4416万吨/年。建筑废弃物本地资源化利用率达13.5%,初步实现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大大降低了建筑废弃物简单堆填对土地的占用问题。
提升建筑废弃物综合处置能力。建成4处固定消纳场,累计消纳5250万吨建筑废弃物。统筹围填海工程处置工程渣土2109万吨,205个工程项目回填能力约795万吨/年。建成9处水运中转设施,设计转运能力达8700万吨/年,先后与中山翠亨新区管委会、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管委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土方跨区域平衡处置协作监管模式。
推广应用智慧监管系统,加强全过程管理。建筑废弃物智慧监管系统在全市建筑、市政、交通、水务、园林等建设工程中推广应用,覆盖2375个建设工地、14468台泥头车、383处消纳场所,日均产生联单30000余条,实现建筑废弃物排放、运输和处置“两点一线”全过程实时监控和电子联单管理。持续开展排放管理专项整治,2020年对建设工程工地进行监督检查6887家次,责令整改1447家、处罚33家,电子联单平均签认率超过95%。
推广应用条件
该模式适用于城市发展迅速、可用土地有限、发展过程中面临建筑废弃物产量大、综合利用能力不足、相关制度体系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等突出问题的城市。以限额排放为基础的建筑废弃物全链条综合利用模式,对于我国处于快速建设期并且土地资源紧张的城市地区具有借鉴意义。
编辑:赵利伟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