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也是泯灭,也是重生:回看那个两度易主的环保公司

时间: 2023-03-13 09:52

来源: 绿谷工作室

作者: 全新丽

  2005年左右,外企在中国市场上占据优势,除了法国双雄,英德美等列强也均有建树,此时,有一家以色列公司凯丹集团决定要把公司的发展重心向亚洲扩展,中国是其进入亚洲的第一站。凯丹集团决定进入中国的两个市场:一是水务市场;二是房地产市场。在水务市场上的公司名字叫凯丹水务国际集团(KWIG,简称凯丹水务),在房地产领域的公司叫凯丹置地。

  凯丹水务是由TAHAL(泰合)集团(占66.67%股份)和致力于投资水务、由资深专业人士及科技人员组成的凯丹集团共同创立的合资企业。TAHAL创建于1952年,是一家国际工程公司,是以色列最早致力于水资源利用、开发、管理方面的公司。

  凯丹水务的股东涉足世界各地利用BOT、BOO、TOT模式在供水和污水处理项目方面的投资、开发和运营。其中的两位股东是必德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必德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了原创污水处理技术(生物倍增污水处理技术)。

  凯丹水务国际集团决定在中国开发、运营并投资供水及污水处理项目,并决定业务领域主要集中在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凯丹集团试水中国市场,一开始的商业模式并不被我国地方政府认可,想并购一个污水处理厂,经过一年谈判也没有成功。后来一位中国投行人士江南先生的加入,帮助其实现了并购。随后,2007年4月,凯丹水务国际集团正式成立,投资10亿开拓中国市场,主要出资方就是凯丹集团的子公司泰合集团。

  2008年,由于国家政策要求,天津信托退出环科水务,凯丹水务借势并购了环科水务88.15%的股份,天津环科院保留11.85%。2012年,天津环科院挂牌转卖环科水务股权,挂牌价格为2280万元。此后,天津环科院不再持有环科水务股权。

  也就是从2012年开始,市场不再有环科水务的名号,它的所有项目由凯丹水务接管。

  2010年之前,在中国水务市场上,外企水务公司的光环尚在,凯丹水务由此也获得了不错的发展,比如它曾以TOT模式收购张家口宣化区一个污水处理厂,现在在E20的薛涛和他的通用技术咨询的老同事刘敬霞团队,当年就是这个项目的政府方咨询顾问。

  现在担任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的刘敬霞律师回忆说,凯丹水务收购时,张家口这个项目设计规模12万吨/日,是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立项的工程项目,是官厅水库上游流域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资金由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国债和其他配套资金组成,污水处理厂已正式运行,但项目使用的亚洲开发银行的贷款,还在还款期,并且资产评估报告马上就要到期了,还正赶上《企业国有资产法》当年生效实施,需要进场交易,外资机构竞争按照国家规定需要进行外资并购审查。

  这样一个相当复杂的项目,最终凯丹水务实现了并购,项目运营到现在也很成功。

  不过,这家曾用名为张家口市凯丹水务水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项目,随着凯丹水务被并购,现已改名为葛洲坝水务(张家口)有限公司。

image.png

葛洲坝水务(张家口)有限公司

  03 凭旧船票登上央企新船

  凯丹水务成立后在四川、河南、河北等地积极进行市场开拓活动,成为威立雅、苏伊士之外小有名气的一家外企水务投资公司。

  它最终被葛洲坝并购,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一方面它的母公司遭遇债务危机,另一方面是中国市场发生巨大变化。

  2013年,凯丹水务的母公司凯丹集团,在欧洲有一笔债务到期,但凯丹集团当时的股票情况不太好,所以开始寻求出售资产。

  凯丹当时在中国的资产主要有两块:一块是房地产,像成都和大连的凯丹广场;另一块是就是水务资产。

  凯丹水务的出售计划在当时备受瞩目,吸引了一系列买家,有十几个公司来竞价。在葛洲坝找上门来时,竞价已经完成,马上准备和前两名谈具体方案了。

  江南作为凯丹水务的联合创始人和董事会成员,参与了这家公司从成立到出售的整个过程。他对比了葛洲坝和其他参与竞争的水务公司后认为:对于公司和员工的未来发展来讲,进入一个央企是最好的安排,尤其是对员工来说。所以,他就力主给葛洲坝“加塞”,让它排在谈判第一位。多年后回头看,证明了江南的预判是十分准确的。

  凯丹提出三个月的排查期。三个月之后,若能按照计划进度推进,每完成一个条件,适当顺延。葛洲坝也诚意十足,每一步都完成了,所以就一直顺延到彻底完成谈判。

  不过,葛洲坝的出价并不是最高的,一家安徽省知名水务民企的出价比葛洲坝高6000万。这家民企后来也成功上市,然后在前文所述的资本破灭潮中被另外一家央企并购。

  葛洲坝的胜出,一是基于凯丹水务里中方高层的意见,二是央企的支付能力也让外方比较放心。同时,同为跨国公司的双方也都抱有“国际化业务合作”的美好意愿。

  此次并购也算是央企跨境并购的典型案例。凯丹水务拥有17个子公司,其中6个二级控股公司(包含1个管理咨询服务类公司)、1个三级控股公司、9个项目实体运营类公司,共有10个污水处理厂,分散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实际控制人凯丹集团是以色列特拉维夫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通过泰合国际和泰合资产两层公司间接持有凯丹水务的股权。

  据当时的法律顾问回忆,2015年,在收购凯丹水务100%股权时,由于其下面的附属公司均为法人企业,股权结构错综复杂,涉及多个国家的多个主体,且该公司附属公司的股权变动较多,注册地从开曼群岛变到维尔京群岛,后变更到香港,附属公司出现股权纠纷,导致并购暂缓。不过后来还是实现了100%并购。

  实际上,在此次交易完成之前的2014年左右,中国市场也已经暗流涌动。中冶集团、中国铁建、中国建投、中交、葛洲坝集团等开始跨界战略布局环保市场,各大建筑类央企将借着PPP2.0引来的洪水在未来的五六年里席卷环保尤其是水环境市场。

  水十条给了这样的契机,进入环保的政治正确也给了充分的理由。只是现在看,这些水环境的弄潮儿除了工程,好像能力也没培养出多少,而在固废、工业等其他环保细分领域,绝大部分建筑型央企如果仅仅靠钱多人多不怕项目大的特殊优势,好像也不能占到上风,赔得一地鸡毛的并不鲜见。

  转角遇到爱,萌生退意的凯丹水务和正在寻找水务、环境领域突破口的葛洲坝集团正好相遇——2013年,遭遇宏观经济下滑、建筑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葛洲坝集团开始向“立足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拓展水务、交通业务,集投资、建设、服务于一体”的战略目标转型,而环保领域则成为其重拳出击的领域之一。

编辑: 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全新丽热文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