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垃圾处理产业进入成长期 BOT方式适用性有限

时间:2007-12-06 10:18

来源:中国固废网

  

  在由中国固废网和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联合主办的“2007中国固废高级论坛”上,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院长徐文龙说,历经几年的培育,我国的垃圾处理市场容量有了显著增加,市场渗透率迅速提高,进入环卫行业的企业数量也在迅猛增加。我国的垃圾处理市场已经从导入期进入到成长期,并正向成熟期迈进。当前,正是我国垃圾处理市场发展的关键机遇期。
  徐文龙介绍,根据国家的政策要求,国内已有许多城市进行了环卫部门的产业化改制,将原有的环卫部门转为企业,政府将环卫工作通过合同承包给企业完成,如上海市、北京市等。受国家资源综合利用政策和国家能源政策的影响,一大批社会资本涌向垃圾焚烧处理市场,我国经济发达的直辖市、省会城市及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纷纷采用BOT模式建立了一批现代化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显著促进了我国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的提高。目前投资卫生填埋场建设、投资垃圾综合处理厂的企业也逐渐呈现增多趋势。大型压缩式垃圾转运站作为一类特殊的垃圾收运设施也吸引了部分社会资本。许多地区将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公厕管理与维护等传统的环卫管理内容合同承包给个人或企业。大大小小的垃圾收运公司也开始涌现,进入到垃圾收运服务的市场。
  据悉,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国垃圾处理产业初具雏形,垃圾处理资本市场蓬勃发展,初步培育了几大块市场: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与运营市场;垃圾卫生填埋、建设与运营市场;垃圾填埋气体利用市场;垃圾渗沥液处理市场;垃圾综合处理厂建设与运营市场;大型垃圾处理转运站建设与运营市场;道路清扫保洁市场;垃圾收运市场等。
  但是,在大好的发展机遇面前,我国垃圾处理产业化也存在一些问题。从1998年起,国债资金注入垃圾处理行业,有效地促进了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十五”期间我国规划新增城市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15万吨/日,为实现该项目标,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仅靠各级政府财力的单一投资来源远远不够。各级政府利用国债和银行贷款建设垃圾处理项目后也常常难以偿还债务。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系下的政府投资效益也难以保证,容易造成投资浪费,主要表现在:(1)技术选用失误:选用不合适的垃圾处理技术,使得垃圾处理设施建成后不能正常运转,不能有效地处理垃圾;(2)设计和建设失误:仓促上项目,在工程设计和建设中,忽视工程经济性,夸大建设规模,造成浪费;(3)设备采购失误:如盲目引进进口设备。
  此外,传统的垃圾处理是政府事业性管理,而且具有垄断经营的特征,因而在管理上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不易调动积极性,难以提高垃圾处理效果,有碍于环卫行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本世纪初垃圾处理产业化的理念逐步应运而生,将垃圾清扫和收运服务、垃圾处理的设施建设和运营形成一个产业,使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加强产业内的竞争机制,提高作业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
  徐文龙介绍了在垃圾处理领域引入社会资本的各种优势,他比喻说,引入市场化机制建设垃圾处理设施类似于家庭雇用小时工做清洁,节省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但是需要支付更多的费用。在他看来,采用BOT方式特许经营适合于具有较强的补贴费支付能力的经济实力强的地区。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并不是开展特许经营就能招商资金,解决垃圾处理问题,还应考虑到政府长期的补贴支付能力。我国有一些经济实力较弱的城市政府没有看清其实质,在运作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中国固废网  全新丽)

编辑:王彩霞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