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垃圾焚烧:“争技术”不如“看效果”

时间:2014-08-22 11:52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杨瑞雪

目前,我国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总体呈发展态势,炉排炉技术与流化床技术都已走向成熟,技术难题不复存在,技术之争也逐渐消弥。但老百姓对垃圾焚烧厂还是谈之色变,避之不及。行业是时候该认真思考一下,公众的感知和需求究竟是什么,是否应该将公众梦作为行业梦?

技术之争渐消弥

据报道,截至2014年5月,内地建成并投运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约178座,总处理规模16.6万吨/日。其中采用炉排炉技术的电厂达到106家,设计处理规模10.5万吨/日,采用流化床技术的电厂为67家,设计处理规模5.8万吨/日。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技术,流化床虽然早期存在一定争议,但在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市场占比并不低,一直与较为成熟的炉排炉技术“两分天下”。

从两种焚烧技术的燃烧机理看,炉排炉焚烧技术成熟度高,性能稳定,操作易于掌握,对垃圾质量和成分的要求较低,前处理简单,飞灰量少。我国大型炉排炉焚烧厂以引进国外技术和关键设备为主,建设投资相对较高。流化床焚烧技术燃烧更为彻底,且起路和停炉较为方便,但对进料要求高,飞灰产生量大,同时炉渣产量则相应较低,建设成本也更具优势。

“流化床与炉排炉各有利弊,各有适用,不再是‘谁取代谁’。”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所所长王琪此前在接受中国固废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一直坚持流化床焚烧技术研究的锦江集团总经理王元珞在“2013年上海垃圾焚烧热点论坛”上也表达了其开放态度:“只要符合我们国家的垃圾处理相关标准,技术流派是可以‘百花齐放’的。流化床与炉排炉各有适用,我们在尝试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

另外,今年6月,首部流化床焚烧技术导则——《生活垃圾流化床焚烧工程技术导则》(以下或简称“《导则》”)出台,流化床迈入规范化的健康发展道路。流化床与炉排炉的市场划分将更明确,技术之争已逐渐消弭于无形之间。

把公众梦作为行业梦

如今,“两分天下”的炉排炉技术与流化床技术,在其本身技术水平上均能实现较好的焚烧效果,配合高标准的烟气处理技术,也可实现焚烧污染物的达标排放。但我国垃圾焚烧厂建设与运营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与弊端,民众接受度不见走高。

事实上,焚烧厂采用哪种焚烧技术并不是所民众在意的,他们关心的是焚烧厂的危害性和其环境效果。多位杭州垃圾焚烧厂的反对者指出,杭州现有的垃圾焚烧厂存在气味难闻、周边环境差、运输滴漏严重等现象,对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一定有所损害。

“应该用老百姓的话来说行业的事,把公众的梦想作为我们行业的梦想。老百姓期待的一定是一个清洁的,高标准的,无害的,甚至有利的垃圾焚烧厂”,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保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总编傅涛表示。

而清洁无害、甚至有利的垃圾焚烧厂绝不仅仅是技术工艺的简单组合可以做到的,是需要面向环境效果与公众感知的综合解决方案,甚至是以市场为基础的产业行动计划。

10单位率先加入蓝色垃圾焚烧倡议行列

由此,在2014年,强调环境效果与公众感知的“蓝色垃圾焚烧厂”概念适时而生,受到行业人士的积极响应。截止目前,已有E20环境平台、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上海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锦江集团有限公司、绿色动力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美欣达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能源环保有限公司、重庆三峰环境产业集团有限公司、金州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家单位率先加入蓝色垃圾焚烧首批倡议者行列。

何谓蓝色垃圾焚烧厂?傅涛用四个趋势对蓝色垃圾焚烧厂进行定义:高标准化、健康化、娱乐化、共生理念。上海环境院总经理张益提出,面向未来的蓝色垃圾焚烧厂须秉承五大设计理念:更严格的烟气排放指标、更显著的能源利用效率、更先进的资源综合利用、更透明的企业运营情况、更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

傅涛认为,垃圾焚烧产业最终的目标是为公众服务,蓝色垃圾焚烧厂是垃圾焚烧未来必然的趋势,企业应摒弃对提高成本等的担心,迎接趋势,做出示范。

8月29-30日,以“面向未来的垃圾焚烧综合解决方案”为主题,由E20环境平台、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上海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14(第二届)上海垃圾焚烧热点论坛暨垃圾焚烧产业联盟年会将于上海盛大召开。届时,多位行业知名专家和企业家,将深入探讨蓝色垃圾焚烧理念,展望垃圾焚烧市场未来。

编辑:杨瑞雪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