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温柔的苏州渣土管理之道

时间:2017-03-02 13:46

来源:中国固废网

渣土问题是城市管理的共通难题,只要城市在建设,渣土问题必然紧随其后。渣土车从工地出场,运输至各个归集点,到最后利用或消纳,一路上可谓隐患多多,“定时炸弹”多多。无论是管理者、市民,都对这个“马路杀手”头疼不已。

1488434070622613.jpg

美丽的古城苏州,城市建设有讲究,渣土管理也有一套。近年来,苏州城市建设和地铁修建工作如火如荼,但是无论在主城区还是郊区,都难觅渣土车的身影。即使偶尔驶过一辆,也是密闭性良好、行驶稳健的,同无数私家车一道汇入长长的车流中,引不起周围人的多一丝关注。

苏州的渣土车,也像苏州的城市一样,格外“温柔”。

苏州是如何驯服渣土车这个“马路杀手”的?带着好奇,我们去一探究竟。

一.渣土通病治理是一场LONG LONG JOURNEY

1.基础建设是重要保障

2005年,苏州市颁布了《苏州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据统计,苏州在建工地超过1万个,总建筑面积超过1.6亿平方米,每年生产的建筑垃圾达500万吨。面对大量的建筑垃圾,苏州市区开辟了6个区级建筑垃圾临时归集点,总面积达60多万平方米,配备1座建筑垃圾处置终端。

2.专项整治有效打击违规行为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如何管理日益增长的建筑废弃物,已成为苏州城市管理的重要课题。以2013年度为例,苏州市、区城管执法队伍共组织开展工地渣土专项整治290多次,其中联合整治24次,共出动执法人员1780多人,执法车辆 480多台次,查处涉嫌存在违规行为的施工工地235处,证据先行保存证照38本,暂扣涉嫌违法车辆近40台,教育纠处185起,立案查处219起,罚款合计438500元。

经验总结:传统管理模式“疲于奔命”。

建筑垃圾问题日益成为新的“城市病”,面对日益增长的建筑垃圾,传统管理模式显得力不从心。

牵头单位、成员部门责任不明确,部分城市审批发证的部门是市渣土办,而对车辆行驶管理的是城管,职责划分模糊。一旦渣土车发生问题,谁来负责,谁来管理,在这个问题上,部门之间还没厘清,很容易发生互相扯皮、谁都不负责的情况。

渣土管理的制度真空也是一大弊病,多数城市渣土管理仍处在靠突击整治的层面,缺少长效化、常态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执法机制,没有管理办法的统一规范和保障,就没办法从根本上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

与此同时,渣土管理存在点多、线长、面广、隐蔽性高等特点,如何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最大程度减少违规行为发生成了渣土主管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然而,面对成倍增长的建筑渣土和管理难点,传统管理模式显得“疲于奔命”,既无法做到管理全覆盖,也无法从本质入手,直击渣土问题的痛点。苏州渣土管理在“一对多”、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的情况下,陷入“瓶颈”。

二.突破瓶颈:管理、制度与手段三管齐下

措施一:机构建设打头阵——成立苏州市建筑垃圾管理办公室

2014年,成立苏州市建筑垃圾管理办公室,将渣土管理工作单独“拎出来”。苏州市渣土办负责全市建筑垃圾产生、运输、归集的统一管理,主要内容包括渣土消纳申报管理、运输车辆管理、渣土归集点管理,以及渣土综合利用和建筑垃圾综合处置的管理。在市政府及各相关部门的领导下,渣土办紧密围绕渣土管理工作,坚持“强化措施、完善制度、巩固成果、提高水平”的工作方针,不断巩固渣土管理基础工作,不断完善管理措施,逐步深入规范化建设。

措施二:管理标准跟上来——出台《苏州市区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

2014年9月份,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市区渣土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全称为《苏州市区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

方案是在充分调研和借鉴外地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苏州市实际制定的,明确了苏州市渣土管理的工作目标、主要任务、主要措施,为苏州市渣土管理提供了顶层设计,使渣土管理有据可循、有法可依、有责可究。

3.jpg

三.以信息化为落脚点——建立苏州市建筑垃圾智能化监管平台

苏州是全国第一个建设环卫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城市,借助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城市环境卫生水平焕然一新。2014年,依托牢固的环卫信息化基础,苏州又先人一步,联合苏州市伏泰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渣土信息化管理提上日程,顺利建成建筑垃圾全过程监管、执法、考核评价及辅助管理的通用业务体系。

在苏州,信息化远程监管代替了传统的人工现场巡检,一辆渣土车从出工地到进处置厂,它的一举一动都在管理人员的电脑上实时播放。

1488435047862384.jpg


(1)基础设施数据库,统一维护、查询、管理。建立基础设施管理数据库,将工地、企业、车辆、归集点、终端等详细信息分门别类录入其中,实现对基本信息的统一维护、查询和日常管理。

1488435086811635.png

12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