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齐玉梅:三大路径与三种“不适应”,上海垃圾分类是看似简单的复杂事

时间:2019-09-04 09:20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程云

据数据显示,上海分类投放共兴建1.76万个投放点、垃圾房;共有3000辆干垃圾车、1100辆湿垃圾车、80辆有害垃圾车及150辆可回收物车分类收运;同时建成焚烧厂和湿垃圾资源化利用厂16座,日处理能力约2.435万吨,在建有10座干垃圾和湿垃圾处理厂,3座待建。

1567473710317449.png

图三:全过程体系建设

法规、制度建设尤为重要,有如下法律法规助推上海垃圾分类向前迈进。

(1)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之所以该条例引起自上而下的关注,齐玉梅认为,这跟条例立法征订过程的公开性直接相关,分类管理条例在立法期间,不只有人大代表参与,还有人大代表深入基层、与市民充分沟通,更重要的是通过市全体人代会的表决方式,因此在上海两会期间形成舆论的热潮,也为后期《条例》实施形成了社会共识的基础。

1567473760169157.png

图四:政策制度建设

(2)《定时定点》、《拒绝收运》、《街镇创建》等一系列配套细则出台。要想使《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落到实处,细化的配套措施必不可少,比如定时定点方案、不符合分类标准拒绝收运方案等,同时为了使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的保持、动员基层全面参与起来,7月20号,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2019年4—6月各区及各街道(镇、乡、工业区)垃圾分类实效综合评测结果,对各大街道垃圾分类实施效果进行排名,让街道形成“攀比”心理,激励进步。

此外,在经济政策方面,齐玉梅指出,对于末端的垃圾处理场建设,开建时间越早,越早地投入使用,拿到补贴政策越多;同时还将探索刺激前端分类政策。正是通过以上经济政策、行政政策叠加应用,促使垃圾分类制度体系的完善,保障上海垃圾分类工作向前迈进。

随着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深入推进,如何加强社会各界对垃圾分类的知晓度、支持度和参与度?,上海全面加强动员体系建设,形成条线动员、社会动员、基层动员,自上而下的全民总动员体系。

齐玉梅补充说,其实上海在垃圾分类的宣传上,投入的真金白银并不多,大多都是社会媒体自主地宣传,甚至有些带有嘲讽的自媒体也加入进来。垃圾分类这件事,不能自娱自乐,从工作者心态上说,要有一颗坚强的心态,经得起嘲讽。

1567473809502380.png

图五:动员体系建设

实践问题:三种“不适应”

定时定点的意义不言而喻,但难度也显而易见,对大多数小区而言,要想推进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都得先过“撤桶”这一关。简而言之,就是把原来大家已经习惯了的家门口垃圾桶撤走,重新设定统一的垃圾收纳场所。

据中国经济报报道,长宁古北国际花园350个楼层垃圾桶全部撤走,同时在地下车库新增5个投放点。“撤桶第一天,物业经理电话被打爆,有居民拦着撤桶人员不走,几天后才开始习惯。”虹桥街道荣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盛弘说。

以往盖一抬,手一松,生活垃圾不费吹灰之力就投进去了。“毫不意外,定时定点后绝大多数人会感到不适——车不适应、扔不适应、行为习惯也不适应,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定时定点的不适应、收运系统的不适应、持续行为习惯的培养较难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亟需解决。”齐玉梅表示。

1567473872910091.png

图六:上海垃圾分类推行过程中的问题与表现

针对以上问题,未来,上海将继续优化评价指标、完善收运处理系统、持续综合测评排名、挖掘分类减量潜力等一系列措施发力,打赢这场看似简单,实则最复杂的攻坚持久战!

在国际化大都市中,要像“绣花”一样去管理基层组织,所以这也是对各个小区基层治理能力的一种考验。其实,良好的生态和城市的文明正是从这种不方便开始的,只有习惯了这种不习惯才能塑造城市环保的好习惯。

 论坛相关报道

当垃圾分类遇见无废城市 2019上海固废热点论坛开幕

秦峰:上海在强制分类后,各类垃圾要如何处理

龙澄环保陈云:垃圾分类大潮下,湿垃圾处理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普拉克张大伟:EFANS技术为厨余垃圾处理提供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楚环科技陈步东:餐厨垃圾臭气解决方案探讨

科选环境刘涛:散乱差的建筑垃圾,如何变得有序?

12

编辑:程彩云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