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对话】垃圾分类新时尚的新进展、新问题、新机遇与新挑战

时间:2019-09-10 09:50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李艳茹整理

经过近年来的推进,垃圾分类已逐渐成为共识,并在部分城市探索落地。在实践过程中,一些尚未通顺的环节及有待解决的新问题开始展现。近日,在2019(第七届)上海固废热点论坛中,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上海大学环境化工学院教授钱光人、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原总工王克虹、苏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副处长何晟,就垃圾分类中的新进展与新问题、新机遇与新挑战等话题展开探讨。对话由E20研究院执行院长、国家发改委及财政部PPP双库定向邀请专家薛涛主持。

image.png

新进展

在上海的垃圾分类发令枪没打响之前,国内诸如深圳、苏州、厦门、宁波等城市就已开展了大量的实践,厦门和宁波还开展了厨余垃圾分类,并建设了厨余垃圾终端处置设施。几年过去,垃圾分类已在多地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何晟介绍,2016年前,苏州垃圾分类主要采用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三分法,并在部分小区开展厨余垃圾分类的试点。其中有害垃圾是分类的重点,每年收集量约100吨,这种分类模式和之前未分类相比,增加的投入相对较少。从去年起,苏州开始逐步扩大厨余垃圾分类的覆盖范围,今年以来,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厨余垃圾分类推进的措施,开始新建厨余垃圾集中处置设施。

image.png

何晟

王克虹提到,深圳在2015年的时候就提出了“九大分流”,建立起了完善的分流体系,主要针对可回收垃圾,也包括果蔬垃圾,大分流方面的全链条均已打通。在此过程中,政府施行兜底政策,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引导作用。2017年以后,深圳开始推行分出厨余垃圾。 “在大多数人看来,不将厨余分出来就相当于没有做垃圾分类。但目前来看,厨余垃圾源头收集的分类方法还有待完善,提高科学性和人性化水平;集中收集以后的厨余垃圾的集中处置技术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image.png

王克虹

钱光人表示,上海垃圾分类的进程及热度超过预期。“上海垃圾分类工作我一直在参与,没有想到强制垃圾分类会取得如此好的效果。包括塑料袋的收费,当时上海市环保局也请我们做预判,我当时说估计蛮难的,后来没有想到塑料袋销售变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市场行为,一个袋可以收到两三块,成为了城市的一个盈利手段。”

刘建国总结,这一年里,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一些软的东西变硬了”。 如意识是软性的东西,行动是硬性的,最近可以明显看到意识转化为了行动。以前谈到垃圾分类,一般想到的都是奖励措施,哄着大家去做;现在这样的奖励措施已经不是主流,主要还是靠法律的强制作用。如果做不到,就要承担相应责任,可能受到处罚。目前来看,垃圾分类已经跟我们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跟个人形象、自我评价相关联。

新问题

在用制度化力量推动垃圾分类时,对于市场而言,可能并不是完全规范、恰当的方式,会产生一些低效的结果。薛涛提出问题:“政府力量、居民力量、市场力量,三者应当如何平衡?”

刘建国指出,在垃圾分类取得成绩的同时,过去一些硬的地方却开始软化,变得摇摆不定,模糊不清。“目前的垃圾分类,有很多短板要补齐,但在补短板的过程中,设施主次定位、处理系统结构等事宜需要明确、过硬,就是从哪里来的,到哪里去了,成本多少,绩效如何,都必须清晰可考,像过去进入到焚烧厂、填埋场一样。但在目前系统复杂了,链条更长了,这些地方反而变得语焉不详、模糊不清了。如果说不清楚,最后主要渠道还是进填埋场、焚烧厂,那算不算违法?”刘建国判断,要使原先有的硬性基础继续硬下去,需要考虑工作推进过程中的适度适量,从顶层设计上避免理想化倾向,注重结合实际、循序渐进。如果一厢情愿的话,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image.png

刘建国

目前,生活垃圾前端投放环节得到了极大关注,何晟认为,无需过于纠结一些太细节的分类。他解释:“应尽量减少在前端的二次分拣,一是投入较大,二是执着于前端分拣与垃圾分类这件事的初心相违背。现在的终端处置设施可以采用相应的设备解决混入的少量杂质,可以花更少的成本解决问题。”

此外,厨余垃圾桶的设置也存在“邻避效益”。由于厨余垃圾易腐坏、气味大,居民对于小区中的厨余垃圾桶的设置大多不太欢迎。何晟提出:“或许可以考虑借鉴台北或日本的做法,不设厨余垃圾桶,而是让厨余垃圾运输车定时定点来,让居民直接把厨余垃圾扔到运输车上。居民也可以像往常一样扔到其它垃圾桶,但投到厨余车上就会有奖励或者垃圾处理费的抵扣,这样可以提高厨余垃圾收集的质量。”

王克虹认为,垃圾分类工作还需要更多地考虑经济规律及与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分类必须要符合经济规律、符合人性,必须要有内在驱动力,而不能是被迫的、靠监督的。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社会生活成本高,居民生活中的不方便也有时间、精力成本。 此外,很多小区强制摆厨余垃圾桶,再把这个责任强加给物业,没有一分钱的补贴,物业还要花费水电,居民也不配合,这种模式难以持续。”

“我期待垃圾分类可持续进行,但垃圾分类良性循环的动力机制还未形成。”钱光人指出,现在环境产业并不景气,但千军万马都在做垃圾分类,管垃圾分类督导的大妈需要比较大的资金投入,这明显是一种短期的动力机制。他认为,如果长期的垃圾分类可持续动力机制与市场机制做不好,上海有很大可能在几个月之内又回到常态。

12

编辑:李艳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