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老港垃圾填埋业务停止,填埋场未来将作为战略资源储备

时间:2019-09-12 09:23

来源:上海城投、中国固废网

随着老港焚烧二期实现日均6000吨的全量运营,目前老港基地生活垃圾日焚烧总量已达9000吨。从9月9日起,老港综合填埋场停止原生生活垃圾填埋处置业务,仅保留应急处置功能,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随着老港焚烧二期实现日均6000吨的全量运营,目前老港基地生活垃圾日焚烧总量已达9000吨。从9月9日起,老港综合填埋场停止原生生活垃圾填埋处置业务,仅保留应急处置功能,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这一刻注定是值得纪念的,这是老港基地生活垃圾由填埋为主向焚烧为主切换的重要时刻,它不仅是城投环境在业务转型升级挑战中迈出的又一坚实步伐,又充分体现上海城投集团在努力实现“两个确保”中“确保城市环境安全运营”的使命和担当。

image.png

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

老港基地运营至今,从一二三期到中外合资的四期再到五期综合填埋处置运营,生活垃圾从简易填埋到标准卫生填埋,从过去的填埋为主到填埋焚烧并存再到现今焚烧为主填埋为辅,因填埋而兴旺发展,因填埋而创新向前。

作业转变促升级

异味控制明显改善。目前,基地日均处置量约为14500吨,焚烧二期全量运营后,填埋量仅为5500吨,全部进入老港四期进行填埋,一直困扰老港基地的异味问题将随着填埋量的大幅减少得到明显改善。

抗风险能力明显提升。基地生活垃圾处置受天气状况、航道封航影响将大大减少,全天候处置能力提升,提高和拓宽了基地物流调配的能力和空间,有效的提升了抗风险能力。

渗沥液产生量明显减少。生活垃圾处置方式改变,为渗沥液产生量的减少创造了条件。特别是雨天作业,能有效控制雨水混入渗沥液中,并依托焚烧处置,确保基地生活垃圾处置正常运营。同时也为基地积存渗沥液的快速消纳处置提供更好的条件。

image.png

老港综合填埋场一期

业务调整助生产

这一历史性变革,对多年从事生活垃圾填埋处置业务的城投环境老港处置公司来说,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老港处置公司提前做好生活垃圾填埋业务关闭后的业务调整。

以精细管理助力生产。按照垃圾分类的要求设计物流作业指令,为焚烧厂作业模式导入标准化管理理念,为实现全程分类装卸、分类处置,大数据记录分析以及全程追溯提供作业和管理平台,进一步提高精细化管理能级。

以智慧运营推动生产。依托上海生活垃圾运输处置管理信息化控制系统,对自管压缩站,转运码头、末端处置、干湿垃圾处置线进行精细化物流调度管理,实现垃圾处置各节点产物的全程跟踪,逐步实现作业标准化、业务自动化、流程清晰化。

以资源再生服务生产。研发湿垃圾、建筑垃圾等资源化利用技术,努力构建老港基地内包括湿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废弃物、原生垃圾以及浓缩液、污泥等废弃物处置的再生产业链,降低生态环境承载压力,促进全社会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的建立。

image.png

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一期、二期

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破解的重要课题。老港基地作为上海市生活垃圾处置“一主多点”布局中最为重要的“主”设施,对保障上海城市安全稳定运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城投环境将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持续打造精细化管理模式,按照“固废处置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创建集固废综合处置、环保科创科普、资源再生利用于一体的生态环保基地。

image.png

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中央控制室

附:E20研究院点评

E20研究院认为,随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持续推进,末端处置精细化、核心处理能力转向焚烧已经成为未来固废末端处置的导向。

据统计,2017年,我国固废末端处置仍以填埋为主,约占全部固废处置的61%,根据十三五规划推断,进入2020年末端处置能力中焚烧将超过填埋处置能力,焚烧和填埋处置能力的占比分别为54%和43%。预测到2025年,焚烧处置能力会进一步提高,达67%左右。垃圾填埋将逐步成为城市应急和战略资源储备,而以广州、上海、成都、深圳等一线城市为代表的部分地区,已经吹响了末端处置方式升级优化的号角,垃圾填埋的功能定位已经从单纯的末端处理转型为战略储备。

据E20研究院观察,广州市2022年末端处理能力的分布规划中填埋场战略储备达1500万立方米;成都市长安填埋场三期580万立方米扩容作为战略储备;深圳市下坪、老虎坑填埋场将逐步转型为残渣填埋、应急处置和战略储备之用,关闭其他小型填埋场并封场覆绿……未来,固废的核心处理能力将逐步从填埋转变为焚烧。

老港垃圾填埋场的中止,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垃圾填埋行业的战略地位转型,而需要明确的是,在固废末端处置的三元共生关系中,填埋场仍将长期存在,并且依旧是很重要的一环。填埋场将作为战略储备来使用,各地仍需要保有足量的填埋场资源。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