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苏科环保:“碳达峰、碳中和”愿景下的低耗高效全量化渗滤液/沼液处理技术

时间:2021-05-27 11:47

来源:苏科环保

  一、背 景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3月份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再次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今年3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碳中和目标”将带来长达40年的投资主题以及至少70万亿元的绿色投资,将推动规模庞大的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和相关领域的长足发展,将引领水务环保产业进入飞速增长的快车道。

  碳达峰:到203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

  碳中和: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二、“碳达峰、碳中和”和渗滤液处理技术是否有关系

  答案是肯定的!从2008年国家颁布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控制标准》(GB-16889-2008)要求渗滤液应自行处理后达标排放以来。渗滤液处理技术从2008年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了十几年,但是依然处于粗犷式达标达产的要求,而渗滤液处理设施仅仅作为环保设施并不考虑副产物、运行成本以及效率。

  三、目前渗滤液/沼液处理行业现状及难点

  针对渗滤液/沼液污染物浓度高的特点,目前主要技术及工艺为生物化学法和物理法相结合的方法。目前渗滤液/沼液处理行业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和痛点。

  浓缩液无法处理

  深度处理若选用双膜法或高压反渗透处理过滤技术,就会产生大量浓缩液。对于浓缩液,若生活填埋场使用回灌处理,则会导致生活垃圾填埋场后期渗滤液浓度升高,盐度积累,最终导致渗滤液无法处理。而餐厨厨余如产生浓缩液,则只能进行蒸发处理,投资运营费用较高。

  运行稳定性差、效率低

  垃圾渗滤液/沼液中污染物种类和浓度因地区、季节等因素产生变化。其水质情况及复杂程度远超传统市政污水,处理难度也远高于传统市政污水。老龄化填埋场渗滤液BOD、COD浓度低,B/C明显下降,难降解有机物难以去除,导致出水COD超标,总氮浓度逐步升高,C/N逐步失调,脱氮困难,导致出水总氮超标。

  运行能耗高

  目前,国内部分区域对于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及处理设备的选择,过于追求处理效果而忽视了对低能耗的要求,吨水处理成本基本超过50元,甚至达百元以上,消耗大量的能耗来解决渗滤液/沼液的问题。

  四、苏科低耗高效全量化渗滤液/沼液处理技术

1630307171915382.png

  (tips: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苏科环保低耗高效全量化渗滤液/沼液处理技术主要采用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技术。

  预处理主要达到去除杂质、SS以及预脱氮的作用。

  生化处理采用低耗高效的内置式MBR系统、高效的曝气系统及低耗的回流系统,达到高效泥水分离、提高污泥浓度、降低占地面积、节能降耗的目的。

  深度处理系统进一步对难降解的COD和总氮进行去除,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排放。

  五、低耗高效全量化渗滤液/沼液处理技术优点 

与传统处理工艺相比,苏科环保低耗高效全量化渗滤液/沼液处理技术积极响应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政策,优势如下:

无浓缩液产生

采用深度处理技术,全量化处理,无浓缩液产生,解决了渗滤液/沼液浓缩液产生及无法处理的问题。

稳定运行、高效

采用二级AO技术,降低渗滤液/沼液总体处理难度,解决出水COD、氨氮和总氮无法稳定达标问题,提高出水水质和系统运行稳定性。内置式MBR系统使用通体PTFE材质的超滤膜。具有更强耐久性、亲水性、高通量、耐污性、耐药剂性等,在渗滤液/沼液处理中体现出更长使用寿命、更高运行稳定性。深度处理技术进一步保障COD、总氮的去除。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排放。

运行能耗低

采用低耗高效的内置式MBR系统、高效的曝气系统、低耗的回流系统、低耗高效的深度处理系统,综合节能降耗达37%以上(400吨渗滤液每年约节省180万,1500吨渗滤液每年约节省700万)。

image.png

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背景下,能耗高的工艺、技术及设备将会被逐步淘汰,而响应国家号召和战略决策发展的低耗高效全量化渗滤液/沼液处理技术将成为行业主流!

编辑:徐冰冰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