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碳减排潜力巨大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全闭环模式是如何运作的?

时间:2021-10-11 09:36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陈伟浩整理

据了解,每综合利用1吨建筑垃圾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7千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兼具环保、循环经济和节能降碳多种属性,将成为“双碳”背景下固废处置的“新市场”。然而,目前我国建筑垃圾处理面临资源化率相对较低,资源化产品出路不畅等问题,在“十四五”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亟需提升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能力。

1632894015283860.png

徐立

9月13日,瑞泰环保装备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徐立在2021(第九届)上海固废热点论坛上,以瑞泰实际的项目案例,分享了建筑垃圾处理行业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末端处理资源化产品的实践和探索。

建筑垃圾处理行业的四大特点和两个痛点

目前,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呈现出四大特点:

一、产量和存量大:建筑垃圾占垃圾总量的30-40%;随着城市发展,产生量增长率10-15%;2020年产生量约30-35亿吨。

二、资源化率低:以堆放为主,资源化利用率远低于欧美国家的90%。

三、骨料需求量大:由于采砂管理,导致天然砂价格暴涨;大基建时代,再生建材类产品潜在需求量大。

四、资源化企业小、散、挑肥拣瘦:现有项目规模小、处置简单、依赖人工;资源化企业挑选尚有价值的混凝土、砖瓦,剩余随意丢弃,装修垃圾无人问津。

徐立认为,建筑垃圾处理行业从前端的收集、运输到末端的预处理、资源化,都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预处理环节。再生骨料品质差,多数还需要二次加工;清洁生产率差(粉尘和漏料),运营水平低;自动化程度低;

二、资源利用环节。局限在理论研究,终端应用不成规模,利用率低;缺乏技术体系和系统解决方案,产品性能不稳定;缺乏有一定附加值的产品和产品体系,对终端用户没有吸引力。

五大关键词,看行业的未来趋势

1632894057820412.png

对于建筑垃圾未来的发展趋势,徐立总结了五大关键词:规模规范、智能自动、精细分选、再生产品高值化、清洁生产值。同时,瑞泰基于这五大关键词在建筑垃圾处理领域又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索工作。

建筑垃圾分选实践和探索

上海松江项目是瑞泰的第一个项目,也是从这个项目开始,瑞泰将业务拓展到了全国各地,并做了众多的实践和探索。

1632894098179699.png

上海市松江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项目

上海松江项目,处理规模,60万吨/年(建筑拆迁垃圾20万吨/年+建筑装修垃圾40万吨/年);项目特点,创新采用国际先进的近红外光分选+智能机器人,全厂实现全自动化、无人工。

项目主要应用的核心设备包括破碎设备与分选设备。其中,用于装修垃圾处理线的EuRec双轴破碎机,该设备除了破碎还有破袋的功能;在三级分选方面,采用了Westeria箱式风选机、TrennSo折板风选机、Steinert近红外光电分选机,确保骨料含杂率小于1%。骨料品质是一方面,重要的还有现场环境。良好的现场环境除了较好的除尘设计外,还有皮带机的设计。因为在输送渣土的时候,很多物料会集中在皮带机中,如果不清理,会对现场环境造成非常大的负担。瑞泰做了一个灵活的设计,可以及时清理细灰细渣。

生产线运行是一个工厂最基本的需求,尤其是能够连续稳定的运行。建筑垃圾处理最怕的就是堵料,但生产线堵料又是“家常便饭”,瑞泰为防止堵料,做了一些小的优化创新。如一些上料车辆的处理,粒径大小的检测等,通过这些防止工人为了省事,短时间加大上料,确保堵料的风险,保证处理线能够长期稳定运行。

再生产品实践和探索

25.png

建筑垃圾再生产品

基于建筑垃圾资源化产品瑞泰开发了五大应用体系:住宅建筑应用体系;道路交通应用体系;景观与体育运动应用体系;市政工程应用体系;水利工程应用体系。

1632894158749822.png

住宅建筑应用体系

比如,在住宅建筑应用体系中,如图所示,从上到下,可以应用到一些再生建筑材料,比如预制混凝土构件、承受混凝土、装饰混凝土、预制混凝土板、轻质隔墙板、地坪砂浆、低强度混凝垫层、回填骨料、回填土、混凝土等。

无机和有机协同助力减碳

1632894181351022.png

建筑垃圾可以与其它垃圾协同处理,以湿垃圾处理厂和垃圾焚烧厂为例:

能源方面,湿垃圾厂和垃圾焚烧厂产生的生物沼气、生物柴油、余热蒸汽提供给再生建材生产的陶粒烧制、干混砂浆原料烘干、建材制品蒸养,因为它需要快速达到混凝土结构强度,通过这个方面,可以更加助力减碳;

产物方面,建筑垃圾的主要产出物:工程渣土和再生骨料可用于再生建材生产;轻质可燃物可用于垃圾焚烧厂,减少对焚烧厂的碳排放。

未来,在“双碳”目标下,瑞泰将充分利用技术创新促进建筑垃圾处理行业不断转型升级,同时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向更高的质量发展,真正把“碳减排”融入到建筑垃圾处理的全生命周期,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编辑:陈伟浩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