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建工修复2021年报发布:强化产业价值赋能,企业保持稳健成长

时间:2022-04-27 17:22

来源:中国固废网

“十四五”时期,土壤修复行业迎来发展机遇期,“百亿级”市场规模稳步提升。与此同时,以环境修复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亦呈现稳健增长的发展势头。

环境修复龙头企业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工修复”)近日发布2021年年报。在新冠疫情带来的供应链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产业竞争态势加剧等外部因素叠加影响下,建工修复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增长,报告期内,建工修复营业收入10.81亿元,同比增长4.08%,归母净利润8894.31万元,同比增长6.82%。

建工修复于2021年3月登陆创业板,是国内A股市场主营环境修复业务第一股。作为国内最早专业从事环境修复服务的公司之一,建工修复不仅占据先发优势,而且凭借国内领先的技术储备,始终稳居国内环境修复领域第一梯队。上市后的建工修复强化创新赋能,发挥资本优势,加快新产业、新模式和新技术的探索与布局,成长与变化清晰可见。

持续聚焦多元需求 充分释放产业价值

一年来,建工修复致力在绿色低碳转型中解决环境问题,聚焦核心业务,加快价值布局。

建工修复主营业务持续巩固:天津海豚橡胶项目实践国内大规模非水相液体回收处置;原马钢(合肥)地块项目服务国家工业遗产保护;青岛莱西项目率先实践环境修复+产业导入;深圳中车项目是深圳特区典型土壤修复。除此之外,建工修复亦在天津市、南通市等地连续落地应急处置和风险管控类项目。

根据E标通数据统计,2021年共计成交土壤修复工程类项目484个,中标金额约104.37亿元,较上一年略有提升。《2021年土壤环境修复行业市场分析报告》显示,全年中标项目金额排名前十位的从业机构市场份额总和占全国启动的修复项目总和的55.3%,其中建工修复排在上榜的三家上市公司首位,市场业绩成长性表现优秀。

“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环境修复行业成长空间和路径迎来新的变革和机遇。建工修复通过积极的投资并购,逐步构建基于污染土壤、含油污泥、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为主的资源综合利用解决方案,与土壤修复业务协同联动加快市场布局。

在国家启动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试点工作背景下,建工修复积极推动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资源、产业开发项目有机融合,在工业废弃地再利用、矿山修复和农田修复等领域,探索多样的“修复+”模式,在生态修复业务方向频频落子。

2021年,建工修复与江苏黄海湿地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共建湿地净化与修复实验基地,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科研攻关,围绕河湖湿地、滨海湿地、城市湿地等不同特点和治理需求,分类施策,科学推进湿地修复项目落地。在云南昆明,建工修复承接云南省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综合治理项目,依托材料研发成果,探索将磷石膏应用于土壤改良、矿坑充填等,将生态修复与固废处置相结合,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转化,打造“固废利用+矿山修复”样板。设立北京建工绿色能源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发挥投资带动作用,稳健布局固废安全处置领域,提升环境修复综合服务协同效应。

布局技术前沿,裂变高成长性

2021年建工修复瞄准技术前沿领域,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研发费用3605万元,同比增加23.59%。凭借深耕环境修复领域和持续的研发创新投入,建工修复形成了强大的技术核心竞争力。

截至2021年底,建工修复参与重大科研项目35余项,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国家级科研项目。累计获得境内外154项专利授权,其中发明专利55项(含国际发明专利6项)。

依托国家专项课题,建工修复加强多项研究技术整合,实用型技术实现突破,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为引领,积极研发原位加热、化学氧化等核心技术的迭代升级,强化智能化修复技术与修复装备微小单元的研发与整合,加快微生物高效修复技术储备,推广绿色修复技术,报告期内实现技术服务效益贡献稳步增加。在领先行业的科技服务能力支撑下,建工修复加速环境修复产业链价值转型势头强劲。

2022年两会上,“加强新污染物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也充分说明了未来新污染治理的重要性。建工修复瞄准技术前沿领域,持续开展前瞻性技术研究,在站博士后研究团队围绕新污染物的环境风险研究和治理修复这一全新领域,开展针对全氟化合物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为进行污染风险评估和实现项目现场的污染物快速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凭借强大的技术水平、研发实力和项目实施及管理能力,建工修复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声誉和品牌形象,优势地位得到不断巩固和提升。北京建工修复公司副总经理李书鹏在媒体采访中表示,“2021年,公司专门组建了智慧修复方向的技术研发团队。未来,将重点围绕智控技术装备、空间污染数据系统等方向,积极探索新一代信息技术示范应用,为环境修复产业探索更多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以马合钢污染地块治理修复项目为例,建工修复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建立了项目智慧化管理系统,通过数字化赋能标准化,提升项目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并进一步在行业内建立土壤及地下水全周期管理的“数字档案”,共创行业新价值。

把握政策利好 保持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在国家产业政策大力支持下,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行业将获得快速增长,土壤修复成为固废领域继垃圾焚烧、餐厨厨余、环卫之后最具热度的板块,与此同时,修复领域顶层设计层面相关政策举措不断“谋篇布局”。

4月22日,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司长苏克敬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已完成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初步建成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十四五”期间,将分解落实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并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土壤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风险管控再被强调。

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决定自2022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利用四年时间全面查清农用地土壤质量家底。随着土壤普查政策落地,土壤修复产业有望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并为土壤修复领域带来全新市场前景。

12

编辑:赵利伟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