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等7部门联合印发《湖南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

时间:2022-12-29 11:40

来源:中国水网

(七)推进城乡建设协同增效。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使用绿色建材,提高城市和园区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重。鼓励开展绿色低碳建材下乡行动,扩大节能产品在绿色农房的使用比例。提高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比例,推广建筑屋顶光伏,不断提高建筑采暖、生活热水、炊事等电气化普及率。因地制宜发展热泵、燃气、生物质能等清洁低碳供暖制冷,加快推进地热能规模化应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能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推进农业领域协同增效。加强农业生产者培训,提升农业绿色低碳生产意识和水平。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和生态种养模式,增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化行动,完善化肥减量增效长效工作机制,做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配方肥和有机肥等推广应用,到2025年,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均提高到43%。持续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严控秸秆露天焚烧,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实施农、农药包装物回收行动。发展种养结合、稻渔综合种养、大水体生态养殖。加快老旧农机报废更新力度,推广先进适用的低碳节能农机装备。(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推进生态建设领域协同增效。强化“一江一湖三山四水”重要生态功能区域保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修复。实施洞庭湖等河湖湿地保护修复,强化湿地用途管控和利用监管。科学推进重要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重点防治区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实施绿色矿山建设三年行动,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加强城市生态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生态廊道和生态缓冲带。优化绿色树种,降低花粉污染和自然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强化生态保护监管。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碳汇与净化功能。(省林业局、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优化环境治理

(十)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协同控制。加强长株潭及其传输通道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强化特护期PM2.5、NOx与夏季臭氧差异化、精细化协同管控。推动钢铁、建材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推进烧结砖瓦行业治理设施升级改造,淘汰“双碱法”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以工业涂装、石化化工生产、包装印刷、油品储运销等行业为重点,实施企业VOCs原料替代、排放全过程控制。加强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管理。推进移动源大气污染物排放和二氧化碳排放协同治理。(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省能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推进水环境治理协同控制。加强城乡节水和再生水资源化循环利用,构建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鼓励重点行业加大对再生水的利用,提高再生水利用率。推进产业园区和企业用水系统集成优化,充分发挥园区集中污水处理设施作用。推进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建立光伏发电设施,优化处理工艺,提高处理效率,引导采用高效低能耗设备,逐步推广污泥沼气热电联产及水源热泵等热能利用技术,提高污泥处置水平。优化污水处理设施能耗和碳排放管理。采用小型化、生态化、分散化的污水处理模式和处理工艺,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推进土壤污染治理协同控制。合理规划污染地块用途,从严管控农药、化工等行业中重度污染地块规划用途,确需开发利用的,鼓励用于拓展生态空间。鼓励绿色低碳修复,注重节能降耗。推动严格管控类受污染耕地植树造林增汇,利用废弃矿山、采煤沉陷区受损土地、已封场垃圾填埋场、污染地块等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项目。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修复技术研发,选育和推广重金属低吸附农作物品种。(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能源局、省林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推进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协同控制。增强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强化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加强“无废城市”建设,到2025年,新增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加强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因地制宜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减少原生垃圾填埋,有效减少废弃物填埋处理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恶臭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商务厅、省机关事务局、省能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推动模式创新

(十四)推动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选择典型城市和区域,开展空气质量达标与碳排放达峰“双达”试点示范,发挥试点示范的引领作用和重大工程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因地制宜推进试点任务,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在全省打造一批先进低碳示范点。(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推动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鼓励各类产业园区根据自身实际探索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优化园区空间布局,加快园区绿色化、循环化改造,实施园区“绿电倍增”行动,完善园区内绿色产业链条,升级改造园区污染治理设施,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商务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推动企业减污降碳协同创新。通过政策引导、强化管理、优化标准等手段,推动重点行业企业开展减污降碳试点工作。鼓励企业采用工艺改进、能源替代、节能提效、综合治理等措施,实现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减排,“十四五”期间力争推动一批企业开展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行动,打造一批“双近零”排放企业。(省生态环境厅负责)

六、强化支撑保障

(十七)加强协同技术研发应用。围绕超高效光伏电池、大容量电化学储能、大容量风电和先进输配电、烟气超低排放与碳减排协同等绿色低碳前沿技术,部署实施一批省级重点研发创新项目。加快布局氢能、高端电磁能、新型动力等前沿技术,积极推进氢能等绿色低碳清洁能源在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领域应用推广。(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水利厅、省能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