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观点|不能用城市方法解决农村垃圾问题 或可探索种养结合模式

时间:2023-01-19 16:06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谷林

1月12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发布发文,加快补齐县级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短板弱项,让县级以下地区的垃圾处理得到更多的关注。在城市垃圾处理日渐到顶之时,农村垃圾处理或许要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在此背景下,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二级调研员熊孟清提别提醒,对于农村垃圾处理,千万不能套用城市模式。

熊孟清认为,农村垃圾处理要与城市垃圾处理,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垃圾处理,分别而论,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

虽然政策指出在符合条件的地方,实现垃圾焚烧全覆盖和应烧尽烧,在不具备建设焚烧处理设施条件的县级地区,可以通过填埋等手段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但国家的大方向仍然是强调焚烧率目标和“零填埋”,要特别避免一些应该因地制宜、宜埋就埋的地区最终也倾向于选择焚烧的方式。

根据住建部发布《2021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和《2021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21年底,县级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为33.8万吨/日,而我国县级农村(含县城)生活垃圾产量预计33万吨/日,实际清运量为18.6万吨/日,可见现阶段的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已经足够而无需新建处理设施包括垃圾焚烧设施,核心是完善收运体系,将垃圾收集和清运与垃圾处理能力配套起来。

熊孟清认为,当前垃圾焚烧,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来看,整体能力足够,而且有将近30%的建设产能过剩。但具体到不同的地区,各地的垃圾焚烧产能又有所不同,有的多有的少。国家应该对垃圾焚烧的整体产能进行控制,然后对具体地区因地制宜。

国家的文件也提出,垃圾焚烧项目的建设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垃圾产生状况、地理条件等相适应。如果当地经济能力不足,即使规划了垃圾焚烧厂也可能建不起。如果当地地多人稀,山区多、城镇化率低,或许垃圾填埋更适合他们。

根据中国固废网报道,截至2022年6月,广东投入运营的垃圾焚烧项目公司达67个,运营总规模超11万吨/日,牢牢占据着国内垃圾焚烧运营总规模第一的位置!但实际上,广东省内各市的发展很不平衡。至今云浮、河源、阳江三市还没有建设垃圾焚烧厂。除了珠三角,粤北、粤东、粤西都比较落后,特别是粤北,山比较多,发展水平最低。而且,不仅是广东各市区域之间,甚至同一个市不同区域内的发展也不平衡。

在熊孟清看来,农村无论从垃圾产生量、生活垃圾组成,可利用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以及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来说,都和城市有所不同,甚至有天壤之别。

据熊孟清介绍及相关统计,相比城市,农村人均生活垃圾产量偏低,分布较为分散,导致垃圾收运难度大、成本高;在垃圾组成上,农村垃圾主要分为生活垃圾和生产垃圾,生产垃圾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和农业养殖产生的生物质垃圾和农药、化肥等相关的有害垃圾。生活垃圾以厨余垃圾为主,另有大量的灰土,以及工业用品包装物等垃圾,可资源回收利用的垃圾相比城市较少。从这个角度,传统的堆肥方式和生物质发电方式可能更适合农村的需求。他认为,农村环境治理没必要追求什么大规模,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前提下,适合当地情况、成本可控就是最好的。

2017年5月至2019年1月,熊孟清曾挂任普宁市副市长,对于农村的垃圾处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经验,熊孟清更倾向于采取种养结合的方式。

兰州大学环境考古团队以位于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为研究对象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距今5500年前,大地湾遗址已经开始农业生物质农业回用,形成了一种种养结合的农业模式,如下图所示(兰州大学供图)。

微信图片_20230119160656.png

据介绍,人吃粟米,猪吃稃壳;圈养家猪,收集粪便;人粪猪粪肥田,维持地力,避免休耕,提高产量。这种模式与现代种养结合模式一致,说明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北方粟作农业社会便通过粟、黍种植与家猪饲养的紧密结合,克服了粟、黍产量低和黄土肥力有限的瓶颈,为当时中国北方的复杂社会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在他看来,种养结合方式,通过有机物的循环利用,既发展了农村经济,又保护了生态环境。就他了解,现在在北方一些地方,农民就用高粱杆来喂牛,将牛粪用作农业种植的肥料。所以他认为可以发挥这个传统,在建设高标准农田时,在农田周围配套建设一些养殖场,从而形成一个生态循环。熊孟清曾鼓励自己弟弟用豆子做豆腐,然后把豆渣喂猪和鸡,猪粪和鸡粪再用来做农业肥,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生态链。

无论从农村人生活习惯、经济承受能力、垃圾现状,还是从资源再利用的角度,熊孟清认为,农村垃圾治理的重点在于农作物生物质如何就地就近处理和发展农村循环经济,而非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在他看来,更好地解决农村垃圾问题,生活垃圾管理部门只需要考虑如何把化石基类生活垃圾外运并妥善处理,而不让其房前屋后随风飘扬。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