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当突破后端屏障,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的潜力有多大?

时间:2023-01-30 09:31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李晓佳整理

2022年12月28日,在2022固废战略论坛的现场,北京中持绿色能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董玉婧以“资源化导向的有机固废生物处理技术”为主题,分享了中持绿色一直以来的探索实践以及2022年取得的新进展、布局的新动向。

将有机废弃物变废为宝,是很多环保企业一直努力去实现的价值。但在探索和实践当中,也有很多问题和难点存在,比如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后的产品去向问题。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背景之下,要真正解决痛点,才能真正获得“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2022年12月28日,在2022(第十六届)固废战略论坛的现场,北京中持绿色能源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董玉婧以“资源化导向的有机固废生物处理技术”为主题,分享了中持绿色一直以来的探索实践以及2022年取得的新进展、布局的新动向。

微信图片_20230130093530.png


董玉婧

01一个小测算,看有机固废资源化的巨大潜力

从2021年的行业数据统计来看,农业源以及城市源产生的有机废弃物产生量共接近47亿。如此大的体量,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是不言而喻的。

但要明确的是,有机废弃物还有资源的属性:一方面是来源于营养潜力,比如能提高土壤地力,促进土壤健康土壤有机质提升形成碳汇;另一方面是能源潜力,比如生产天然气、电力等能源产品,改善能源结构。这也是有机废弃物资源化非常重要的方向。

微信图片_20230130093602.png


当前农业、城市有机废弃物产沼气潜力

董玉婧指出,如果把这些有机废弃物都转化成沼气,并把这部分沼气再提纯为生物天然气,每年可以提纯天然气1921亿立方。以此计算,如果按照2020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为 3280 亿立方米计算,可以接近60%的替代比例;如果沼气全部用于发电,可发电6400亿千瓦时,相当于2020年全国用电量的9%;如果算成碳减排的话,也可以减排 5.54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02用两大技术方向,不断挖潜有机废弃物潜力

目前主流的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的技术路线有三大方面:一是生物处理方向,包括厌氧和好氧;二是热处理;三是生物养殖,如蚯蚓、黑水虻。

从目前行业的现状和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的整体方向出发,中持绿色潜心研究形成了自己的典型技术产品以及成功突破了后端有机质利用的屏障,不断实践和总结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厌氧技术产品:DANAS®干式厌氧消化技术+TSBP®分级分相湿式厌氧消化技术

DANAS®干式厌氧消化技术及四大典型项目的实践认证

中持绿色是国内较早研发DANAS®干式厌氧消化技术的企业。2013年中持绿色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始进行研发,从小试、中试,到示范工程建设,经过5年的研发历程,研制出DANAS干式厌氧消化技术,2018年第一个示范项目成功落地,为DANAS®干式厌氧消化技术的不断实践打好了基础。

DANAS®干式厌氧消化技术是专门针对含固率20-35%物料进行厌氧消化的处理技术。该技术适用于市政、农业、工业等一种或多种有机废弃物的厌氧处理,比如垃圾分类后产生的厨余垃圾的规模化集中处理,市政污泥与其他有机废弃物协同处理,以及畜禽粪便规模化集中处理、区域有机废弃物协同处理等。

微信图片_20230130093712.png


DANAS®干式厌氧消化技术的技术特点包括:强适应性,DANAS®干式厌氧消化技术的预处理相对更简单,同时非常适合多物料的协同处理;拥有超大型的反应器,单座反应器日处理规模大于100吨;装备化系列化,DANAS®干式厌氧消化技术产品是标准化的产品,可以在工厂把模块预制完成,到现场可以比较快的完成拼接和制造。实现了装备化模块化,降低加工、安装难度。

董玉婧介绍,DANAS®干式厌氧消化技术的核心设备是卧式反应器,顾名思义,它的结构是卧式的,采用矩形+圆底的构造。可以实现预制组件拼装,内部还配备了加热、保温管,做到储气、反应一体化,可适应中温和高温工艺。可以保证生物反应过程在最佳条件下完成,构造简单、建设周期短、经久耐用,无短流,可以实现自动排沙、物料完全混合。


长轴搅拌器

设备内部的长轴搅拌器运行转速低、变频控制、均匀搅拌,能够使得物料完全混合、传质传热效果好,并且无浮渣和沉淀产生,能耗低兼有推流功能 。

现在设备也实现了远程智能监控,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者是电脑客户端,实时监测在线的运行数据或者是实现线上的分析,更加便捷。

目前,DANAS®干式厌氧消化技术在国内已经有肥城(200吨/天)、睢县(50吨/天)、宜兴(100吨/天)、灌云(800吨/天)四大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行,共包括12套干式厌氧反应器,总规模达到1150吨/天。

1、肥城市畜禽污染物治理与综合利用项目

微信图片_20230130093850.png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