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同济大学诸大建:循环经济如何助推碳中和、碳达峰

时间:2023-02-27 09:45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李晓佳整理

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交集在哪里,循环经济又如何助推碳达峰、碳中和?12月29日,2022固废战略论坛现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以“循环经济助推碳中和、碳达峰”为主题,从四个方面,分享了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观点。

一般讲绿色经济主要有两个主战场: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学术上经常认为,低碳经济主要与能源流的管控有关,而能源流主要是管控传统的化石能源。循环经济主要与物质流管控有关。

那么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交集在哪里,循环经济又如何助推碳达峰、碳中和?12月29日,2022固废战略论坛现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以“循环经济助推碳中和、碳达峰”为主题,从四个方面,分享了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观点。

微信图片_20230227094804.png

诸大建在2022固废战略论坛上做线上分享

01宏观全局:减碳降碳需要循环经济

微信图片_20230227094840.png

从上图左侧的饼状图可以看出,全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和下降,55%是与传统的化石能源有关,45%与物质流的产品有关,强调循环经济在其中可以起到的作用。

这张图传递出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当强调双碳目标的时候,仅仅讲能源是不够的,而是既要强调能源流管控,同时又要加强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物质流管控。

如果进一步展开来看(见下图),物质流的产品,又可以进一步细分出很多结构。这些结构就与工业结构、交通结构以及建筑结构、饮食结构四大结构有关系。所以,中国的减碳实际非常重要的是要关注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当中的四大结构。

微信图片_20230227094909.png

上图中右侧的部分是扩展的内容,不仅要减少能源有关的二氧化碳,还要减少非能源有关的,如甲烷、广义的温室气体以及与农产品相关的物质中的二氧化碳排放。

以交通为例(见下图),假如与交通有关的二氧化碳排放是每年6.7个单位,一切照旧的情况下,到2050年,这个数值可能增加到9.3个单位。

但如果将碳减排目标定为到2050年减少到5.6个单位,净减少40%。要完成这个目标,最重要的是关注下图中第3、4、5个柱状图所对应的几个方面(从左至右),这些方面就是与循环经济相关的内容。在产品设计的时候,就要求从源头消除废弃物。

微信图片_20230227094934.png

诸大建强调,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一定要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双管齐下,并渗透到四大结构中。

02微观角度:减碳降碳的三个范围

从企业的微观角度来谈减碳降碳,就需要重点关注三个范围(如下图),也就是企业要把其经营全过程分解为三个可以操作性的范围。

微信图片_20230227095007.png

如图,范围1和范围2都是与企业直接的运行过程相关,如果从企业角度看减碳降碳,就必须关注全过程,因此,同时关注范围3至关重要,范围3就是超过企业的运营环节,在其上下游中减碳,如企业做建筑,就不仅要关注建筑当中的照明、供热、用电,还要关注建筑在建造过程中的材料使用,以及建筑生命周期完成后的闭环处理。

诸大建强调,这就突出了循环经济的作用,范围1和范围2都与能源有关,而范围3是直接和物质流全生命周期的循环经济有关。

微信图片_20230227095041.png

德国宝马的碳核算碳减排(2016-2020)

以德国宝马碳核算碳减排的实践为例,从上图可以看出,范围3的碳产生量远远大于范围1和范围2的总和,这是对企业和产品的重要挑战。

这样的情况下,循环经济就会发挥重要作用。如果要衡量企业的循环经济对可持续发展的减排作用,就要非常关注企业的上下游中循环性有多大。

微信图片_20230227095113.png

英国TESCO超市多年前做的碳足迹规划中,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出其是怎么进行三个范围的减碳规划的。TESCO超市希望作为大的服务业超市公司减少相当量的碳,因此它面向所有利益相关者,提出了3个目标:对企业本身来说,2020年之前要减排一半,这是属于范围1和范围2的部分。对供应链的减碳目标是,到2020年之前,要实现减碳30%的目标。然后,其进一步扩展,对消费者也进行了助推性的减碳。

英国TESCO是如何将这写目标,做到企业的整体规划和管控中的呢?

微信图片_20230227095141.png

上图中,紫色所标注的内容,都属于范围1和范围2直接的能源降碳和间接使用电、使用热能的降碳。

微信图片_20230227095210.png

重点是范围3,TESCO超市将超市所经营的产品做成了由6个环节组成的全生命周期,然后去分析其中各个环节的排碳量,然后重点针对某些环节做降碳。比如牛奶(如上图)这一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中,最大的排碳环节是供应商,原材料生产排碳量达到73%。再如节能灯,是消费者使用占比较多的产品,TESCO超市就在范围1、范围2的基础上,推出了双重产品标签。一个标签是传统经济价格标签,另一个是每个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标签。

微信图片_20230227095233.png

03垃圾革命:从末端处理到排放达峰

“如果说垃圾分类是要推进垃圾革命的话,我们现在处在垃圾革命的第一波段”。诸大建指出,过去十几年中,垃圾的焚烧比例大幅增加,填埋占比逐步缩小。但无论是填埋还是焚烧,都强调的是垃圾产生之后的处理环节,而不是消减垃圾产生的过程。那么要实现循环经济助推,垃圾革命必然会分为两个波段,最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垃圾产生量的脱钩。垃圾产生量也同样有何时可以达峰的战略性问题。诸大建认为,未来,这将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微信图片_20230227095259.png

欧洲提出循环经济后,做了2040的发展规划。从规划中能够看出,这里所说的循环,最终目的不是做事后垃圾是填埋还是焚烧为主的讨论,而是由于物质流的达峰问题。

从上图中,上下两张图可以看出,蓝颜色表示原来的物质开采量,是按照经济的增长,一直增长的。通过循环经济的作用,使得物质的使用量达到某一个平稳点,这与“碳达峰”的概念类似,物质流的达峰问题也是循环经济研究的核心问题。诸大建指出,比较遗憾的是,国内讨论这个问题目前多数还是放在末端处理环节来讨论。

微信图片_20230227095341.png

过去20年,我们实现了垃圾末端处理结构性的革命。上图中可以看出,在我国,最早垃圾的处理是以卫生填埋为主导,最近20年有了明显的进步,垃圾焚烧占比开始逐步增长。未来,湿垃圾或许将成为这个结构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诸大建强调,所以,中国结构性的革命还没有完成,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微信图片_20230227095412.png

“垃圾末端处理的结构性调整是有利于降碳的。” 如上图中展示的,2004年垃圾处理以填埋为主导的时候,碳排放量远远高于垃圾焚烧量大幅增长的2020年,这就是垃圾分类的第一波段,很明显是有助于降碳的。

但是,现在还面临第二波段的问题。展望未来十年,垃圾分类及后端处理的结构相对调整到位,中国是否将面临垃圾产生量达峰的问题,这都需要战略性的前瞻性思考。否则很有可能面临很多被动的挑战。

微信图片_20230227095457.png

上图是上海一位学者做的中国生活垃圾产生量情景预测研究。如果以14亿人口计算,假设每人每天产生一公斤垃圾来计算,那么终端的处理量、产生量就是5.12亿吨(现在还没有达到,现在总产生量大概是3亿吨左右)。诸大建强调,中国的GDP还会翻番,所以这需要战略性的思考。如果参考美国2018年的生活方式情景,以14亿人为基准,人均日生活垃圾产生量就增加到2.2公斤,末端的垃圾处理量就会增加到11.24亿吨。如果按照日本2017年水平来计算,末端的垃圾处理量是2.56亿吨。所以,中国未来要向研究二氧化碳达峰一样,要研究垃圾的产生情景,垃圾问题不能短期的看五年、十年,实际上要与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结合起来看。

04循环经济:循环越小碳足迹越低

诸大建认为,循环经济是一种物质流的循环。循环的圈越小,越接近人们的生产和消费,碳足迹就越低。真正的循环经济,目标是要走向无废、少废的发展。

当下,垃圾处理的很多操作,类似宝塔性的正三角形,把后边的处理作为主要的发力点,这对解决当前的现状是重要的。但实际上,垃圾革命要通过循环经济,来助推助生产和消费真正做到无废、少废,那么这个三角形就需要倒过来,发力的重点应该在上面的生产和消费环节,无害化处置属于最后的末端环节。

微信图片_20230227095623.png

20多年前,诸大建就强调,循环经济要关注三个循环,即从自然资源到原材料,然后制造成产品,产品再到使用,再到废弃物的过程。不仅要关注物质材料的再利用,还要关注产品本身的循环,关注产品的耐用性。产品每增加一次使用就少一次碳排放。

诸大建强调,循环经济最高端的是生产和消费走向服务化,比如人们不一定要买小汽车,而是通过汽车服务化、共享化的方式,减少物质流的闲置和消费。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