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三大机遇多重挑战!全球化正成为固废头部企业的必答题

时间:2024-03-21 09:56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赵利伟

近日,康恒环境与日立造船株式会社联合主办“净·未来”国际固废产业合作交流大会暨康恒环境 × Hitachi Zosen Corporation 全球伙伴日活动。三百五十余位来自全球各地的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机构齐聚一堂,共庆康恒环境与日立造船合作十五周年,共同探讨全球化视野下固废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作为全球最大的固废处理市场,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工业制造中心,2003年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固废处理行业经过了20年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最近10年的黄金发展期,有了足够的力量,有着超过千亿的收入,也积攒了很多经验,让我国在垃圾焚烧领域成为世界级大国。

疫情之后,国内固废行业一路“狂飙”的盛况戛然而止,其背后的结构性问题也开始凸显:产能过剩、竞争激烈、地方财政的捉襟见肘……我国垃圾焚烧行业来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型时代,国内一些更具实力的垃圾焚烧企业放眼国际,开始积极尝试走出去寻找海外新机遇。

从15年前引进日立造船先进炉排技术,大幅提升焚烧炉排的国产化率,为国内固废行业带来技术和装备国产化的一次大变革,到如今成为“一带一路”环保产业走出去的重要代表,正在全力以赴用实际行动争取五年后在海外再造一个康恒,康恒环境用实力书写着自己的国际化之路。

近日,康恒环境与日立造船株式会社联合主办“净·未来”国际固废产业合作交流大会暨康恒环境 × Hitachi Zosen Corporation 全球伙伴日活动。三百五十余位来自全球各地的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机构齐聚一堂,共庆康恒环境与日立造船合作十五周年,共同探讨全球化视野下固废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640.png

01垃圾处置是全球性难题也是社会发展永恒的话题

当前,关注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践行绿色发展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全球生态保护、环境污染治理等相关需求持续增长,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市场。

对此,康恒环境董事长兼CEO龙吉生博士在当天的主题演讲《让我们在全球一起做点事》中指出,全球垃圾量持续增加,尤其是东亚、南亚、中东及非洲等地区,但固废处置管理水平和能力却存在巨大缺口(演讲原文:康恒环境董事长龙吉生:让我们在全球一起做点事)。

以全球80亿人,每人每天产生1Kg生活垃圾计算,预计全球每天有800万吨垃圾产生;而全球垃圾焚烧处理规模目前仅约200万吨每日,仅有1/4的城市生活垃圾实现了垃圾焚烧发电处理,还有大量的垃圾正在填埋或者露天堆放,甚至都没有收集,未被科学无害化处理的垃圾正危害着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随着其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近年来积极推进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我国垃圾焚烧处理过程中的各类排放稳定达标,与填埋相比污染排放大幅度削减,焚烧厂与周围环境能够和谐共生;最大限度实现温室气体减排,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和能源回收利用等,随着设备制造、建设运营技术经验的逐步积累,我国在固废处理行业的优势逐步显现,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装备和建设运营经验都已具备“走出去”优势。

02“一带一路”开启新十年全球化成为固废头部企业的必答题

立己达人,绿色发展跨越山海。我国在垃圾焚烧发电方面取得的成就不仅得到了国人的认可,也在国际市场上得到了赞誉。

2023年3月底,前世界银行行长金墉博士参观康恒环境珠海项目后,竖起大拇指,表示这才是“一带一路”需要的技术。4月初,马来西亚安华首相带团访问我国,委托马方住建部倪部长参观康恒三河项目后说,这种技术不仅马来西亚急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打造就需要此类技术。

在龙吉生看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也是中国环保人的使命。如何借助“一带一路”东风,通过技术创新与合作共赢,更好地满足世界的需求,为全球固废可持续管理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赋能是业界共同的愿景。

参与当天活动对话环节的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秘书长郭占强指出,“全球化应该是今天中国各领域头部企业的一个必答题”。他表示,当前我国环保企业走国际化道路面临三大机遇:十年间,“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世界经济增长创造了新的平台,为国际合作搭建了新的舞台,同时也为全球的环境治理和污染物消减提供了中国方案。2024年,“一带一路”拉开了新十年的序幕,也为环保企业出海提供了最大的机遇。

截至2023年10月,有152个国家与中国政府签署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其中,发展中国家占比86%,覆盖人口约13亿,占比达93%,需求潜力巨大。同时,我国环保企业有后发优势,在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孕育了像康恒环境这样的优势企业,形成了集技术研发、装备制造、投资、项目建设,包括标准化于一体的打通全产业链的一体化发展模式。三大机遇叠加,中国环保企业走出去的时机已成熟。

据了解,早在2017年,我国《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就明确了“推进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生态环境质量保障”的要求。2020年,中办国办发布的《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及:鼓励企业参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带动先进的环保技术、装备、产能走出去。2023年11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的愿景与行动——共建“一带一路”未来十年发展展望》中明确了未来十年发展的重点领域和方向,绿色发展作为新领域合作的内容,将大力拓展绿色发展合作空间,围绕绿色基建、绿色生态、绿色能源等重点领域,共谋绿色发展,共筑清洁美丽世界。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魏源送带来了关于加强绿色“一带一路”环境治理的提案,他指出“我国实现了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可向这些共建国家共享发展经验。”

当前我国垃圾发电自主技术和设备已走向成熟且具更高性价比,“带路”国家垃圾发电潜在市场需求巨大,正在成为国内垃圾发电龙头的新角逐地。

03抱团出海让世界读懂中国垃圾焚烧发电

然而,蛋糕很大,能否吃到嘴里的风险也很大。对于多数固废企业来说,承揽国际项目能力不足,企业国际化基础薄弱,信息不畅沟通渠道少,缺乏配套公共服务和资金支持机制等,这些问题导致了中国环保产业在‘走出去’的路上长期受阻。

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在主持当天“全球化视野下固废管理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对话环节时指出,“一带一路”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国家之间发展现状与需求也各不相同,生态系统差异显著,对固废产业链各方来说,既有机遇也是挑战。

640 (1).png

同时,固废企业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政策、标准,包括政策环境、法律法规的健全度以及标准的差异度等现实问题,以及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和技术保护等问题。由于法律、项目标准、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海外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法律制度、政府付费履约、项目建设等风险;另一方面,复杂的国际环境、汇率变化等因素,也会造成项目在收益方面的风险。

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晓东发言时表示,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企业应积极引进和研发先进技术,如高效焚烧技术,以提高垃圾处理效率,减少碳排放。同时,他指出企业在参与国际垃圾处理项目时,要充分了解不同地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具体需求和现状,通过技术和合作模式创新、人才培养和本地化策略来解决问题。

关于企业在海外项目拓展中如何处理好各方企业之间合作关系的问题,日立造船顾问(原环境事业本部长)白木敏之指出,在寻求广泛合作的过程中,要关注市场差异化和股东需求,同时意识到每个地区的特性和局限性。有效的合作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对接,更需要深入理解对方的核心诉求和主要矛盾,并借助高效的沟通机制和技术交流,确保合作项目的顺利推广和实施。

龙吉生表示,康恒环境走过了创业阶段,完成了全产业链转型,来到了全球化发展阶段。他总结了固废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四个关键词:品牌口碑、技术创新、产业联盟、文化融合。他指出,国际化首先是要融入当地,履行社会责任,要成为本地企业,双向奔赴双向融入势在必行。要走出去在全球做点事,仅康恒环境一家是难以成功的,单打独斗很难持续,同行形成产业联盟,合作共赢,才足以更好地应对全球市场的挑战与机遇。

龙吉生随后提出倡议,为了实现更加友好、可持续的未来,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通力合作,共同发起成立WtE国际联盟,以全球视角推动资源共享与共赢合作,以期助力全球各地更有效地进行固废管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640 (2).png

会上,多家知名企业及机构受邀参与中国垃圾焚烧发电国际化联盟成立的启动仪式,包括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绿色动力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04在海外再造一个康恒在全球一起做点事

龙吉生透露,康恒环境计划在接下来的5年,向海外加大投资,建设处理规模更大的垃圾焚烧发电设施,为东南亚及其他地区的环保做一点有益的事情。加上国内已有规模,预期到2028年康恒在全球投资建设的焚烧发电项目整体提高一个量级。

事实上,包括康恒环境在内,光大环境、中国天楹、三峰环境、浙能锦江环境等众多典型垃圾焚烧发电企业早已着眼海外战略布局,几年前就已经开始走出海外,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中国方案。

而每一个“走出去”的项目都是实力和担当的体现。以炉排炉为代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与工艺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创新,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植根中国,走向世界。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正携手多国为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砥砺前行,这也体现了我国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的大国担当。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