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湖北省城市建设绿色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发布(附全文)

时间:2018-02-09 10:49

来源:中国水网

近日,湖北省政府印发《湖北省城市建设绿色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将集中力量整治“城市病”,使城市面貌发生重大改观,让市民生活更美好,城市建设走上集约、节约、生态发展的轨道。具体详情如下: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城市建设绿色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现将《湖北省城市建设绿色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7年12月31日

湖北省城市建设绿色发展三年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顺应新时代城市建设工作要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集中力量、突出重点,扎扎实实办一批贴近人民群众需求的大事、实事,补上城市建设绿色发展中的“短板”,推动解决城市建设绿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省政府决定在全省开展城市建设绿色发展补“短板”三年行动。特拟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从我省城市建设阶段性特征出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导向,强化“生命共同体”理念,着眼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解决具体问题为提质提效的着力点,集中力量破解一批事关城市建设绿色发展的突出问题,整治“城市病”,践行新理念,扎扎实实补上城市建设绿色发展短板,推动城市建设转型升级。

二、行动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全省城市(含各市州城区、直管市城区、神农架林区松柏镇、县城,下同)复杂水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各类废弃物得到收集和处置,海绵城市理念和综合管廊建设在新区建设和老城改造中得到广泛应用,所有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全部达标,公共厕所按标准全部布局到位且管理规范,公共文化设施按标准配套并得到合理利用,所有城市历史文化建筑全部实行清单管理,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得到较大面积推广,城市面貌发生重大改观,城市建设走上集约、节约、生态发展的轨道。

三、重点任务

(一)统筹推进城市水环境治理。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全流程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所有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建成一个以上备用水源;存在安全隐患的二次供水设施得到改造;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每年稳定在98%以上,水质100%达标,县(市、区)城市饮用水安全状况信息每季度向社会公布。每年完成地下老旧管网改造20%以上,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大力实施雨污分流,全力推进截污纳管,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95%以上,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城区所有湖泊均要有专项保护规划和一河(湖)一策,实施红线蓝线管控,河湖面积不缩小,水质不下降,防洪能力不降低。统筹考虑河、湖、岸、植物、生物等生态要素,防涝、治污、生态一起抓。以水定城、以水定产,实施城市节水综合改造,创建节水型城市。对城市易涝点的雨水口和排水管渠进行改造,城市排涝能力比2017年提高30%以上,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

(二)着力加强废弃物处理处置。到2020年,城市生活垃圾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力争做到全过程网上监测,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大力推行垃圾分类,试点地方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其他地方达到20%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地级市达到90%,县级市达到75%,县城达到60%以上。加强餐厨油烟集中治理,政府机关、公共设施、酒店宾馆、小餐饮集中点餐厨油烟做到集中收集处理,新建小区要将油烟集中处理设施建设要求纳入规划条件,严格控制露天烧烤场地,对环境影响严重的要及时整改。市、州、直管市城市餐厨垃圾合理利用和处理率达到70%以上,垃圾焚烧发电厂市州、直管市全覆盖,各市、州、直管市都要建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理设施。落实建筑施工扬尘防治责任制,达到建筑施工扬尘防治标准。

(三)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把海绵城市建设指标纳入规划条件和项目审查环节,严格落实到位。新编城市规划要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指标。系统开展江河、湖泊、湿地等水体生态修复,积极推进水系连通流动,因地制宜建设湿地公园、雨水花园等海绵绿地,推进老旧公园提质改造。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的要求和标准。完成地下管线普查,建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制定各专业管线年度建设计划,并与道路建设同步实施,杜绝“马路拉链”现象。编制综合管廊专项规划,推进地下空间“多规合一”。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域的新建道路要根据功能需求,同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2020年,城市新区新建道路综合管廊配建率30%以上,城市道路综合管廊配建率2%以上。

(四)加快绿色交通体系建设。提倡“公交+慢行”出行模式。推行“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着力提高支路网密度,加强道路微循环,城市建成区路网密度达到规划要求。改善各类交通方式的换乘衔接,公交车覆盖半径适应城市需求,城市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等绿色出行分担率提高10%以上。打造连续成网的慢行系统,新建主次干道必须设置独立的非机动车道,老城区通过改造升级,实现非机动车出行的连续性。加快停车设施建设,各地2018年要编制完成停车专项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2020年完成规划建设任务。停车场充电桩配置率10%以上。

(五)提升园林绿地建设水平。划定城市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推动城市集约节约发展。优化城市绿地布局,留出城市风道、绿廊,构建完整连贯的绿地系统,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城市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设市城市不少于14.6平方米,县城不少于11.4平方米,老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9%以上。设市城市至少建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水、气、电等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的防灾避险公园。城市的受损山体、水体、工矿废弃地、垃圾填埋场得到有效修复。

12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