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垃圾分类 路在何方

时间:2010-12-08 10:36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黄小木

  编者按: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就已经相继尝试推广垃圾分类。十几年来,垃圾分类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然而美好的远景没能产生美好的效果,各大城市的垃圾分类多数流于形式,似乎正在落入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

  在“2010固废战略论坛”上,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聂永丰、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徐海云等业内专家通过对比分析中外垃圾分类管理体系,总结各国先进经验,指出了现阶段我国垃圾分类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发达国家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

  聂永丰教授认为,借鉴发达国家的分类管理经验很有必要,但在接见的同时怎么结合中国国情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实际上,发达国家的垃圾分类、收集和管理基本都包括四个环节:源头分类、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但这之中又各有不同,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统一模式。德国和日本的垃圾分类都比较细致,前者的垃圾分类包括生物质垃圾、包装物、玻璃瓶和废纸四大类,这四类占到垃圾总量的56%,剩余需要处理的就只有44%;后者的垃圾分作可燃、不可燃、资源垃圾和大型垃圾。德国以MBT(机械-生物处理)和焚烧为主,但MBT并非最终处理方式,而是经过MBT处理后,一部分填埋、一部分焚烧、一部分再送到水泥窑。日本垃圾热值高,焚烧比例高,其垃圾分类收集的管理目标就是减少厨余垃圾的含水率。美国幅员辽阔,多数地区以填埋为主,焚烧只占12%。韩国食品废弃物回收比率高达80%,除了得益于较强的集体观念外,严格的收费管理措施也功不可没。

  垃圾分类收集必须采用经济手段

  徐海云在介绍垃圾分类收集的方式时指出,没有经济手段就没有垃圾分类收集。垃圾分类收集有三种经济手段,一是计量收费,比如我国的废品回收;二是计量付费,比如一些发达国家按垃圾的不同类别收取费用;三是计量押金制度,即对特定产品,比如可回收的包装物如酒瓶,以及有毒有害物质如电池等收取押金。回顾发达国家垃圾分类收集的发展历程,只有通过经济手段才能是垃圾分类收集达到比较好的效果。比如瑞士苏黎世从1993年开始按袋收费,垃圾量有所减少,韩国1995年开始引入垃圾收费机制,垃圾产生量和回收率明显改善。

  我国垃圾分类管理现状

  聂永丰教授指出,我国的垃圾分类从行政上来说,分类清楚彻底。危险废物、工业废物由环保部管,医疗垃圾由卫生部管,生活垃圾由住建部管等。但是这其中又存在交叉。比如生活垃圾,我国是把易拉罐、废纸等在家里单独分选,这部分由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系统负责管理,其余的低价值废物进入环卫系统,这两个不同的管理部门共同构成了类似西方的垃圾管理体系。事实上,我国的垃圾回收水平和美国是差不多的,但在处理方面,还有大约1/3的回收垃圾没有得到有控制的处理。

  现阶段的主要问题

  对于我国现阶段垃圾处理的主要问题,聂永丰教授归纳了三点:一是垃圾处理设施和能力严重不足;二是垃圾的产生量将持续增加,处理能力不足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三是分类收集收效甚微。对于第三点,真正的原因是大量可回收的垃圾在投放前已经被分拣回收,投入环卫系统的垃圾可分性很低,分类收运和分类处理也没有及时跟进,挫伤了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但即使正规的垃圾分类收集取得真正进展,也不会对我国垃圾减量产生明显作用。因为现在我国垃圾产生量是0.7公斤/天/人,计入废品流后是1公斤,进一步降低是很难的。

  易腐有机物的单独收集和降低含水量

  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针对我国垃圾管理的难点,聂永丰教授提出,应把重点放在易腐有机物的单独收集和厨余垃圾含水量的降低上。在管理战略上,应推进净菜进城、避免过度包装。从广大公众来说,应尽量减少厨余垃圾的含水量,只要把含水量从90%讲到80%,垃圾的减量大概就是1/3甚至是1/2。垃圾的分类收集是需要的,但还要改进,应在全国建成以社区回收站点为基础,集散市场为核心,加工利用为目的的三位一体的废旧物资回收体系。近期以降低厨余垃圾含水量为主,中期可把厨余垃圾单独作为生物废物,使我国垃圾在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上上升到更高的阶段。

  对于厨余有机垃圾的单独收集,徐海云总工在表示支持的同时,也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困难。要推行厨余垃圾的单独收集,需要做好很多准备,比如改变现有的收运模式,要实行垃圾定点定时收集、经济激励、计量收费、有效约束、不能偷倒垃圾等等,很多城市都还没有准备好,这受社会现实和社会条件的限制。厨余垃圾分类收集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从小城镇开始推行会更加有效。
 

编辑:黄小木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