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涛:环境产业走入水落石出的年代            

薛涛:环境产业走入水落石出的年代

时间:2018-02-09 13:54:47 来源:中国水网

相关视频:

薛涛:问渠哪得清如许?

薛涛:激荡十年的系统化变革之路

随着国家及民众对居住环境的日益重视,环境治理需求被进一步释放。政策出台、项目不断,企业规模稳步增加,在很多人看来,环境产业已呈现出了“火热”状态。而在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看来,当前的环境市场正如早春时节,看似阳光明媚,身在其中的人却能感到寒冷。在近日举办的“E20环境产业圈层闭门年会暨E20俱乐部企业家迎春私享会中,薛涛分享了他对新阶段环境产业发展态势的思考。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2017年环保产业所处的环境和我自己的感知情况,我用了“春江水暖谁先知,问渠那得清如许”来形容。

几年来总体而言我们环保产业称得上是最好的年代,但是企业家们也还是经常觉得缺少方向,时常感到困难和机遇交织在一起。2017年这个冬季和2018年即将来到的春天,很多东西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看到,在这样一个变动中,优秀的企业家的心是恒定的。如果企业家能够做到心定,找到大的方向,外部的变化不会阻挡企业进步的脚步。这是我跟大家分享的重要主题。

这次十九大的精神让人想起那部很火的电视剧的名字——“人民的名义”,党在强调不忘初心、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以此为前提,落实到环保产业的就是我们说的天蓝、地绿、水清。追寻这个核心的要义,就是企业家制定战略的最根本出发点。即便要面对生存和发展的压力,环保企业家也是非常幸福的,因为我们环保行业是造福于人民的。企业家能否真正将这个美好的目的实现,决定了企业长期发展的顺利与否。

在十九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绿色转型的方向下,中国的环保发展之路到底在哪里,值得我们思考。很多事物已经无法用简单的照搬西方经验,比如说PPP的方向在哪里,垃圾分类到底能不能做?环保行业中目前依然存在大量的关系市场、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到哪一天能够解决?就像刚才前面说的,看起来春江水暖,但实际上和南方雪中的冬季一样,虽然变得很美但寒冷。

客观地说,前三年,环境产业的很多商机很多是得益于泡沫化的,但到今年年底,A方阵企业都感受到了金融系统的整肃以及金融市场去杠杆的变化。此外,这一年,环保监管力度非常大,北京PM2.5治理的年度成绩几乎接近2020年的规划目标。为什么说是一个水落石出的年代?因为我们看到除了运动化、行政化、短期化的行为以外,国家还希望建立更多的长效机制,因而各项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在2017年,产业主要有以下几项特征:

环保督查常态化。E20环境平台总结出的2017年环保十大新闻中的头条,就是环保督查的常态化。这一年拘留了1527人,问责18199人,约谈党政干部18448人。此外,还有13.5万的信访举报, 14.3亿的环保罚款。地方政府面临的环保督查压力非常大。在督查常态化的情况下,对于环保企业来说,既是机会也是压力。

blob.png

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强化排污者责任。目前,已为15个行业发下了1106张许可证,其中,环保部的重点督查行业——造纸行业下发张数最多,有209张,占18.9%;农副食品加工业有10张,占0.9%。同时,核发通过率却呈现相反的态势:核发张数最少的农副食品加工业和制革行业,申报通过率达100%;许可证张数多的印染行业,核发通过率却最低,只有47.44%。真正能把环保做好的企业才能获得排污许可证,这也是政策为环境产业释放的需求和红利。排污许可证的长效机制配合短期的环保督查,背后的大背景是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之路,党将发挥决定性作用。

信息公开逐步推进。个人认为,信息公开是环境监管制度中一个重要的补充因素,这部分在未来会得到不断加强,而且这方面的改革其实在国家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在同步展开。目前,政府财政预算的公开越来越做得彻底,环保部、住建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要求环境设施向民众公开,财政部PPP数据也在逐步公开。所有的改革方向都在指向通过公开约束政府自身的治理行为、公共服务行为和所参与的经济行为。不但是政府信息正走向全面公开,企业信息也是,甚至个人行为也在收到信息网络完善下的监管。信息公开不但约束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行为,同时也加强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规范性和自律性。

另外,国家在做信用体系大数据的建设下,来自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的最新技术,为环保企业带来了很大影响。跟垃圾焚烧行业直接相关的是“装树联”的工作。“装树联”工作从2017年开展,现在400多个厂实现了实时监控、信息公开。长期以来,垃圾焚烧行业的争议点就是排放是否达标,现在“装树联”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虽然还不能完全监管飞灰是否得到了妥善处理,但未来两到三年内,这张大网将越来越紧。

环保税的实施。环保税是国家从顶层结构出发,为环境长效机制建设规划的重要制度。费改税强制征收会为地方政府增加财政收入,因而将强化地方政府环保监管的动力,促进企业的绿色化转型。这将带来检测、监测、危废处理等第三方市场的加速释放,在此,E20提醒所有的环保企业,要在战略发展上更重视技术和运营、长效、稳定。我们还关注到,环保工业企业在绿色化转型过程中,在内部绿色制造、绿色生产方面的投入非常大,在这波政策红利中,环保企业如果只做末端治理,不能全面参与到工业企业的绿色化进程中间,会有被排异的风险。

GEP考核箭在弦上。秋天的时候,E20在黄山开了一次论坛,其中提到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GEP。GEP代表城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是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国家林业局、国家标准委员会、中国中科院等联合推出的概念体系。部委将联合制定《GEP核算技术规范》,把GEP纳入生态文明目标考核体系。我们观察到,垃圾分类和后端的资源化、有机物的还田等内容也将会是GEP中的细节考核目标,这个目标将会改变我们对垃圾分类价值评估的看法。垃圾分类直观上带来成本的增加,而在将来GEP中进行考核的时候,这块费用如何消化,也是我们做环卫、做垃圾末端治理的企业需要思考的方向。

PPP规范化、去杠杆、地方债。近年来,PPP大潮来得太快太急。去年9月份,我总结了史部长讲话里对不规范PPP所出现的“三化”问题:短期工程化、融资债务化、边界模糊化。这三个方面违背了PPP推出的初衷。我们面临着空前复杂的环境,任何一类改革都可能会受到利益集团的捆绑、部委关系的制约、政策之间的相互冲突、各主体不能完全沟通带来的动作变形等。改革进入深水区,但规范化工作也在不断推进。国家接连发布了PPP相关规范文件,用以加强PPP资本金来源监管、避免工程导向、钢化10%约束、绩效捆绑30%等。

PPP规范化,强调效果的输出,强度运营的特点。如果环境治理企业不能实现长期的环境治理效果的达成,则企业获得的利润、增长的动力都将是不稳定的。PFI项目的减少也与政府降杠杆、资管六条带来资本金募集压力等因素有关。这次PPP规范对参与城市河道、海绵城市、地下管廊等面源的企业产生了影响。这次PPP规范中,受冲击最小的是固废领域,因为固废行业运营属性非常强;相对保守一些、不涉及水环境PFI业务的水务运营企业,受到的影响也较小。

环保企业IPO。在去年,环境产业在资本市场有很多喜报,很多环保公司成功上市,在去年9月份之前,整个IPO通过率是83%,环保的IPO通过率是87.5%。9月之后有了很多调整,IPO整体通过率降到51%,环保IPO通过率则低于整体,降至20%。到今年1月份,还出现了七否六、五否四的情况。这些变化,并非因为规则改变了,而是有一些法规所要求的规则我们一直不把它当回事儿。举个例子,在这次被否决和延期的案例中,有一个原因是因为BOT项目在获得时,没有经过公开竞争程序,这个坑是没法补的。类似的规则,现在国家出台了很多文件,要求公开竞争的程序。以前,我们没把项目的一些不规范当回事儿,但从IPO趋势看,个人觉得市场将走向是长期规范化。

blob.png
分享到:
16163 2018-02-09 13:54:47

薛涛:环境产业走入水落石出的年代

视频分类 会议视频 视频来源 综合,市场,社会,观点,E20活动,专家,薛涛,会议视频

相关视频:

薛涛:问渠哪得清如许?

薛涛:激荡十年的系统化变革之路

随着国家及民众对居住环境的日益重视,环境治理需求被进一步释放。政策出台、项目不断,企业规模稳步增加,在很多人看来,环境产业已呈现出了“火热”状态。而在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看来,当前的环境市场正如早春时节,看似阳光明媚,身在其中的人却能感到寒冷。在近日举办的“E20环境产业圈层闭门年会暨E20俱乐部企业家迎春私享会中,薛涛分享了他对新阶段环境产业发展态势的思考。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2017年环保产业所处的环境和我自己的感知情况,我用了“春江水暖谁先知,问渠那得清如许”来形容。

几年来总体而言我们环保产业称得上是最好的年代,但是企业家们也还是经常觉得缺少方向,时常感到困难和机遇交织在一起。2017年这个冬季和2018年即将来到的春天,很多东西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看到,在这样一个变动中,优秀的企业家的心是恒定的。如果企业家能够做到心定,找到大的方向,外部的变化不会阻挡企业进步的脚步。这是我跟大家分享的重要主题。

这次十九大的精神让人想起那部很火的电视剧的名字——“人民的名义”,党在强调不忘初心、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以此为前提,落实到环保产业的就是我们说的天蓝、地绿、水清。追寻这个核心的要义,就是企业家制定战略的最根本出发点。即便要面对生存和发展的压力,环保企业家也是非常幸福的,因为我们环保行业是造福于人民的。企业家能否真正将这个美好的目的实现,决定了企业长期发展的顺利与否。

在十九大提出的生态文明、绿色转型的方向下,中国的环保发展之路到底在哪里,值得我们思考。很多事物已经无法用简单的照搬西方经验,比如说PPP的方向在哪里,垃圾分类到底能不能做?环保行业中目前依然存在大量的关系市场、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到哪一天能够解决?就像刚才前面说的,看起来春江水暖,但实际上和南方雪中的冬季一样,虽然变得很美但寒冷。

客观地说,前三年,环境产业的很多商机很多是得益于泡沫化的,但到今年年底,A方阵企业都感受到了金融系统的整肃以及金融市场去杠杆的变化。此外,这一年,环保监管力度非常大,北京PM2.5治理的年度成绩几乎接近2020年的规划目标。为什么说是一个水落石出的年代?因为我们看到除了运动化、行政化、短期化的行为以外,国家还希望建立更多的长效机制,因而各项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在2017年,产业主要有以下几项特征:

环保督查常态化。E20环境平台总结出的2017年环保十大新闻中的头条,就是环保督查的常态化。这一年拘留了1527人,问责18199人,约谈党政干部18448人。此外,还有13.5万的信访举报, 14.3亿的环保罚款。地方政府面临的环保督查压力非常大。在督查常态化的情况下,对于环保企业来说,既是机会也是压力。

blob.png

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强化排污者责任。目前,已为15个行业发下了1106张许可证,其中,环保部的重点督查行业——造纸行业下发张数最多,有209张,占18.9%;农副食品加工业有10张,占0.9%。同时,核发通过率却呈现相反的态势:核发张数最少的农副食品加工业和制革行业,申报通过率达100%;许可证张数多的印染行业,核发通过率却最低,只有47.44%。真正能把环保做好的企业才能获得排污许可证,这也是政策为环境产业释放的需求和红利。排污许可证的长效机制配合短期的环保督查,背后的大背景是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之路,党将发挥决定性作用。

信息公开逐步推进。个人认为,信息公开是环境监管制度中一个重要的补充因素,这部分在未来会得到不断加强,而且这方面的改革其实在国家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在同步展开。目前,政府财政预算的公开越来越做得彻底,环保部、住建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要求环境设施向民众公开,财政部PPP数据也在逐步公开。所有的改革方向都在指向通过公开约束政府自身的治理行为、公共服务行为和所参与的经济行为。不但是政府信息正走向全面公开,企业信息也是,甚至个人行为也在收到信息网络完善下的监管。信息公开不但约束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行为,同时也加强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规范性和自律性。

另外,国家在做信用体系大数据的建设下,来自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的最新技术,为环保企业带来了很大影响。跟垃圾焚烧行业直接相关的是“装树联”的工作。“装树联”工作从2017年开展,现在400多个厂实现了实时监控、信息公开。长期以来,垃圾焚烧行业的争议点就是排放是否达标,现在“装树联”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虽然还不能完全监管飞灰是否得到了妥善处理,但未来两到三年内,这张大网将越来越紧。

环保税的实施。环保税是国家从顶层结构出发,为环境长效机制建设规划的重要制度。费改税强制征收会为地方政府增加财政收入,因而将强化地方政府环保监管的动力,促进企业的绿色化转型。这将带来检测、监测、危废处理等第三方市场的加速释放,在此,E20提醒所有的环保企业,要在战略发展上更重视技术和运营、长效、稳定。我们还关注到,环保工业企业在绿色化转型过程中,在内部绿色制造、绿色生产方面的投入非常大,在这波政策红利中,环保企业如果只做末端治理,不能全面参与到工业企业的绿色化进程中间,会有被排异的风险。

GEP考核箭在弦上。秋天的时候,E20在黄山开了一次论坛,其中提到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GEP。GEP代表城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是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国家林业局、国家标准委员会、中国中科院等联合推出的概念体系。部委将联合制定《GEP核算技术规范》,把GEP纳入生态文明目标考核体系。我们观察到,垃圾分类和后端的资源化、有机物的还田等内容也将会是GEP中的细节考核目标,这个目标将会改变我们对垃圾分类价值评估的看法。垃圾分类直观上带来成本的增加,而在将来GEP中进行考核的时候,这块费用如何消化,也是我们做环卫、做垃圾末端治理的企业需要思考的方向。

PPP规范化、去杠杆、地方债。近年来,PPP大潮来得太快太急。去年9月份,我总结了史部长讲话里对不规范PPP所出现的“三化”问题:短期工程化、融资债务化、边界模糊化。这三个方面违背了PPP推出的初衷。我们面临着空前复杂的环境,任何一类改革都可能会受到利益集团的捆绑、部委关系的制约、政策之间的相互冲突、各主体不能完全沟通带来的动作变形等。改革进入深水区,但规范化工作也在不断推进。国家接连发布了PPP相关规范文件,用以加强PPP资本金来源监管、避免工程导向、钢化10%约束、绩效捆绑30%等。

PPP规范化,强调效果的输出,强度运营的特点。如果环境治理企业不能实现长期的环境治理效果的达成,则企业获得的利润、增长的动力都将是不稳定的。PFI项目的减少也与政府降杠杆、资管六条带来资本金募集压力等因素有关。这次PPP规范对参与城市河道、海绵城市、地下管廊等面源的企业产生了影响。这次PPP规范中,受冲击最小的是固废领域,因为固废行业运营属性非常强;相对保守一些、不涉及水环境PFI业务的水务运营企业,受到的影响也较小。

环保企业IPO。在去年,环境产业在资本市场有很多喜报,很多环保公司成功上市,在去年9月份之前,整个IPO通过率是83%,环保的IPO通过率是87.5%。9月之后有了很多调整,IPO整体通过率降到51%,环保IPO通过率则低于整体,降至20%。到今年1月份,还出现了七否六、五否四的情况。这些变化,并非因为规则改变了,而是有一些法规所要求的规则我们一直不把它当回事儿。举个例子,在这次被否决和延期的案例中,有一个原因是因为BOT项目在获得时,没有经过公开竞争程序,这个坑是没法补的。类似的规则,现在国家出台了很多文件,要求公开竞争的程序。以前,我们没把项目的一些不规范当回事儿,但从IPO趋势看,个人觉得市场将走向是长期规范化。

blob.png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