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薛涛:读《道德经》中的几点管理学体会(二)

时间: 2023-07-24 09:52

来源: E20水网固废网

作者: 薛涛

前言

我读书非常慢,经常停下,《道德经》读了两年,在朋友圈敢发感悟的,偶尔为之。我觉得我能(敢)写点感悟的,才算是我真读过的,写不出的就算我其实没读懂。相比别人,我对我自己读不dong(动和懂)书,也曾经很自我怀疑---是不是我学习能力太差?好在朋友圈里的微信好友都很支持,给了些许安慰。

我也是不敢简单地把书里的别人的精彩拿出来发文章的,因为那不是我的。年过半百,渐渐悟到了很多东西其实是书里学不来的。什么是“我的”?必须是我将书里的内容,结合自己五年基层管理、十年中层管理和十年高层管理的经验,揉在一起,才能“化”出来和值得“奉”出来的。涉及我没有能经历到的领域或层次,往往就不能把书中的相关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所以我想,就我个人而言,读书学习和复盘,是强化了转化效率,但转化的基础还要来自我自己的经历。究其根本,看来我的能力模型是不配“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我更应该追随阳明先生所说的,“事上磨、心中修、尘中炼”。既然是在练中炼,我写道德经自然就不是正襟危坐从头至尾,用中有感悟即发,体会也就不按章节顺序来写了。

老子写《道德经》,解答如何成为有道者和圣人;我看《道德经》,却都是在找如何做成功的个人和管理者。个人成长和组织成长,个人战略和组织战略,个人管理和组织管理,内在道理都是相通的,这是我读《道德经》的关键处,学管理,以上都包括。关于这三对词之间的关系,大家可以参看我下面的报告,也许比文字更生动说明我的理解。

微信截图_20230710091829.png

来自18年E20年终总结会

前言补充

读《道德经》的解读一发布以后,收到了不少企业家和管理者的认可,非常感动。但是也有一些读者反馈文章太艰深看不太懂,个人觉得原因可能是如下三点之一:

1、看到古文就蒙住双眼,其实三千年前那次人类文明东西方同步大爆发,留下的财富是真的不能错过的。而我读遍道德经的各种解读里,我的解读恐怕是你能找到的最实用主义的,最切合谋生的入世修行的需求的解读了……

2、自身职业走的是“侠”道(尤其金融界咨询界),不明白”将”道的管理体验和视角,这个真的没办法……(详情可见:薛涛: 浅谈环保人职业发展(上):将、侠、王和因玩而坚韧

3、年纪太轻,没有做过管理者(哪怕初级的),这些解读就真的不容易懂,这个只能留给时间了。存下来,慢慢用在你的生活工作体验里思考、验证、同行。

2023年7月10号

一、《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亦我而教人。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别人的译文:

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人们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谷”,但王公却用这些字来称呼自己。所以一切事物,如果减损它却反而得到增加;如果增加它却反而得到减损。别人这样教导我,我也这样去教导别人。强暴的人死无其所。我把这句话当作施教的宗旨。

我的体会:

这是《道德经》最有名的一章,也确实具有相对高阶的地位,贯穿了全书,但是要真懂这一章,很难很难。

如何理解前1/3中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首先,三实为叁,通“参”,字面意思即为描述阴阳矛盾体的相互作用,可为一种暗含之意,俗化到哲学角度,这就是辩证法。

其次,以个人成长规律角度来看,以人逐渐认知社会的过程为例:一生二是学会分对错、好坏,是幼儿开始建立人生观的第一步。然而,伴随着社会经验的丰富,逐步认识到世界是灰度的,也是动态和相互作用的。没有简单的对错,没有简单的好坏,逐渐明白了博弈论、辩证法和概率论,不再偏激,学会独立判断,却又能建立和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并做到和光同尘,也就算入世的门渐渐打开了。

最后,从管理学角度看,必然要面对大量的“既要又要”的问题,无论个人发展还是组织发展,尤其是当下,处于未来三十年的内卷时代(对比前三十年的改革红利时代),这个基本成为定局。既要又要,如何做到?关键处就在这个“二生三”里。我在前文《解读一》中的《道德经》第五章,举了个例子,有助于理解它,大家可以去看。后面,也许还会经常用到这个“二生三”。近两年的论坛报告里,在分析行业趋势和企业战略的时候我也会经常用到它,比如下面这个小视频。


微信截图_20230724094026.png

三生万物之再谈再生水

总体而言,做到“二生三”,对于管理者的各方面的综合要求是极高的。他需要通人性(参见下一节的十五章),需要明战略,需要空己利(也参见《解读一》的《道德经》第五章),需要有创新力(认知定义里的“破格”),还需要真正理解老子说的仁与不仁。究其根本,这些要求其实还都是分散各处的基础,它们必须有机的合并迸发,形成一种升维的思路以及对应的解法,此时,就形成了破局。达到这种状态之时,恰恰就是文中所说的“冲气以为和”。

编辑: 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薛涛

目前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此前分别在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现任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易二零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湖南大学兼职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硕士生校外导师,天津大学特聘讲师,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PPP双库的定向邀请专家,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注册专家(基础设施与PPP方向)、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库专家、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化学品和废物环境管理智库专家、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环保产业政策与集聚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垃圾焚烧专家委员会委员。住建部指导《城乡建设》杂志编委、《环境卫生工程》杂志编委、财政部指导《政府采购与PPP评论》杂志编委,并担任上海城投、天津创业环保、中建环能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在PPP专业领域,薛涛现任清华PPP研究中心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PPP专委会秘书长、中国PPP咨询机构论坛第一届理事会副秘书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PPP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国合中心PPP专家库成员、中国青年创业导师、中央财经大学政信研究院智库成员、中国城投网特聘专家等。

20世纪90年代初期,薛涛在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负责世界银行在中国的市政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其后在该领域积累了十二年的环境领域PPP咨询及五年市场战略咨询经验,曾为美国通用电气等多家国内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对环境领域的投融资、产业发展和市场竞合格局有着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着力于环境产业与政策研究、PPP以及企业市场战略指导等方向。

作者新文章

作者热文排行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