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读道德经的管理学体会-下| 终始:玄-有无-做好人解读32

时间: 2023-08-21 10:48

来源: E20水网固废网

作者: 薛涛

前言

我读书非常慢,经常停下,《道德经》读了两年,在朋友圈敢发感悟的,偶尔为之。我觉得我能(敢)写点感悟的,才算是我真读过的,写不出的就算我其实没读懂。相比别人,我对我自己读不dong(动和懂)书,也曾经很自我怀疑---是不是我学习能力太差?好在朋友圈里的微信好友都很支持,给了些许安慰。

我也是不敢简单地把书里的别人的精彩拿出来发文章的,因为那不是我的。年过半百,渐渐悟到了很多东西其实是书里学不来的。什么是“我的”?必须是我将书里的内容,结合自己五年基层管理、十年中层管理和十年高层管理的经验,揉在一起,才能“化”出来和值得“奉”出来的。涉及我没有能经历到的领域或层次,往往就不能把书中的相关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所以我想,就我个人而言,读书学习和复盘,是强化了转化效率,但转化的基础还要来自我自己的经历。究其根本,看来我的能力模型是不配“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我更应该追随阳明先生所说的,“事上磨、心中修、尘中炼”。既然是在练中炼,我写道德经自然就不是正襟危坐从头至尾,用中有感悟即发,体会也就不按章节顺序来写了。

老子写《道德经》,解答如何成为有道者和圣人;我看《道德经》,却都是在找如何做成功的个人和管理者。个人成长和组织成长,个人战略和组织战略,个人管理和组织管理,内在道理都是相通的,这是我读《道德经》的关键处,学管理,以上都包括。关于这三对词之间的关系,大家可以参看我下面的报告,也许比文字更生动说明我的理解。

“从管理学读《道德经》,借《道德经》悟管理之‘道’”。薛涛读《道德经》的管理学系列体会,也将编辑成书——《管理学之“道”与实践》,本书预计将于明年年初与读者见面,敬请关注!

相关阅读:

薛涛:读《道德经》中的几点管理学体会(一)

薛涛:读《道德经》中的几点管理学体会(二)

薛涛:读《道德经》中的几点管理学体会(三)

《道德经》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名,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无,是天地的开端;有,是万物的根源。所以,常从“无”中观察天地的奥妙;常从“有”中寻找万物的踪迹。有和无,只不过是同一来源的不同名称罢了。有和无都是幽昧深远的,它们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相关链接:读《道德经》的管理学体会 | 终始:玄-有无-做好人(上)

正文: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论有没有人类,世界(天地)就在那里,有了人类,有了语言,万物才成为了(人类眼中的)万物(万物被分类、命名,是人因自己的需要而区分对待,类似古希腊普罗泰戈拉所说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一生二”,盘古开天地,意思是人类掌握了语言和智慧,由此万物因与人类的关系而被命名和区分——被区别“有(用)”和“无(用)”。我们用语言记忆、记录、思考和交流,凭借越来越强的逻辑能力同步拥有了智慧,甚至开启了用科学去重建世界的漫漫征程。驱动世间所有生物与物质之间和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的力都是“欲”,生物最基本的欲就是繁衍之欲(生态学中的权衡就在描述它的复杂机制并不是集中在交配本身,就像企业随时需要考虑短期目标和长期战略的关系)。语言和智慧的能力从一开始就使得人类的“有”变得膨胀,由此“欲”也愈来愈变得不同,彻底改变了我们的人性,改变了人作为一种生物与世间万物,与人和与自我的关系。看到了这个变化里的“有”和“欲”带来的负面后果,使得老子虽然在《道德经》里主要是去批判“有”,偶尔也和《圣经》一样,选择批评智慧是蛇递给亚当夏娃的苹果,“智慧出,有大伪”[5]。是人的智慧分出了“有”“无”,异化了“欲”,并建立了文明,但也使得我们失去了对世界和“道”的真正理解(婴儿之清明),我们由此堕入人间成为“百姓”而迷失了自我,进入了精神的失乐园。虽然方式不同,拯救人类的精神家园,却是《道德经》、《圣经》、佛经和论《论语》共同的目的。

本章出现了各种解译较为混乱的一处:“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常还是恒,其指的是前文的“无”对应的天地和“有”对应的万物,妙应为“眇”,即小,翻译为“微妙”更加准确,徼通假为“要”,可翻译为”欲望”。这句的准确翻译非常关键:“所以,一直做到无欲,就能看到(理解)天地之‘无名’的微妙;如果一直有欲,就(只)能看到(理解)万物之“有名”的欲望。”我前面说过,老子是以人为视角写道德经,因为以人的“有”(可以简单理解为欲望)去看的万物,自然都带着人的欲望,当然也很容易看到万物中生物自己的欲望。

命与道

我们作为人,做到第一个“观”非常难,因为不好言传,只能“信”才能“心观”到它。所以没说明白这个事,只好还是拿人的遭遇来交流,所以大家所以更容易去 “信”命,毕竟“命”看得见摸得着,可以“事后诸葛亮”般讲一通。出得更晚、写得更好却更难懂的《中庸》有句话说得好,“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命”就是“道”的无上规律,结合不同人的共性和个性,作用在不同人身上产生不同结果的过程。道与人无关,命与人有关。所以,命是可以用语言描述的。所以,强调了命,终究其实还是离开了“道”(道可道非常道)。可是,就算说到命,孔子也曾反复强调,也没从逻辑上给大家讲明白为什么要信,所以气得他直接喊“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12

编辑: 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薛涛

目前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此前分别在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现任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易二零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湖南大学兼职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硕士生校外导师,天津大学特聘讲师,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PPP双库的定向邀请专家,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注册专家(基础设施与PPP方向)、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库专家、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化学品和废物环境管理智库专家、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环保产业政策与集聚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垃圾焚烧专家委员会委员。住建部指导《城乡建设》杂志编委、《环境卫生工程》杂志编委、财政部指导《政府采购与PPP评论》杂志编委,并担任上海城投、天津创业环保、中建环能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在PPP专业领域,薛涛现任清华PPP研究中心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PPP专委会秘书长、中国PPP咨询机构论坛第一届理事会副秘书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PPP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国合中心PPP专家库成员、中国青年创业导师、中央财经大学政信研究院智库成员、中国城投网特聘专家等。

20世纪90年代初期,薛涛在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负责世界银行在中国的市政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其后在该领域积累了十二年的环境领域PPP咨询及五年市场战略咨询经验,曾为美国通用电气等多家国内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对环境领域的投融资、产业发展和市场竞合格局有着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着力于环境产业与政策研究、PPP以及企业市场战略指导等方向。

作者新文章

作者热文排行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