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图文实录|生态环境部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聚焦大气污染防治

时间:2020-05-15 10:09

来源:生态环境部


这个措施实践检验下来非常受大家欢迎,在某种程度上A类企业就树立了环保的标杆,以差异化管控鼓励“先进”,树立标杆企业;鞭策“后进”,提升环保基础工作水平,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实现污染减排与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双赢。

对A类企业标准,国家制定统一的原则,组织专家进行核查,有具体评判管理办法,保障行业间、企业间的公平性。

去年因为时间紧,我们对15个重点行业进行了分级,因为效果非常好,所以今年我们即使在疫情期间,我们也在拓宽、拓展重点行业,从15个行业拓宽到39个行业,有300多家龙头企业,100多个行业协会都参与进来。近期我们已经把指导意见起草完毕,即将下发广泛征求意见。

河北省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明显,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表述清楚,主要是多年来持续的治本、治标措施的效果体现。

时间关系我简单说一下,现在我们心目中,河北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是优等生,走在全国前列。但我还记得非常清楚,2016年12月份,河北石家庄周边持续发生了20多天的重度污染天气,空气污染已经衍生成了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所以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了一个省政府文件,出台了18个专项方案,从2013年一直到2019年,河北淘汰和化解了钢铁过剩产能近1亿吨,这个数据是惊人的,平板玻璃、焦炭、水泥淘汰量也比较大,在散乱污企业和集群整治方面,河北也走在前列,大家可以到廊坊文安人造板企业集群去看一看,也可以到沧州的铸造企业集群去看看,现在已经成为了全国的样板,很多地方都在参观学习。

河北把化解过剩产能作为治本之策,把压煤治污作为主控方向,把联防联控作为杀手锏,压煤方面大家可以看到,河北大力推动平原地区农村散煤治理,4万多台中小燃煤锅炉全部关停。

河北的煤炭从2013年最高的3.2亿吨降到了2019年的2.6亿吨,从天然气消耗量来看,2013年消耗量为56亿立方米,2019年约160亿立方米,大家可以看到河北天然气增量在全国是非常大的,而且河北天然气的增量,除了城镇化以外,基本上都用来替代煤炭,通过增气减煤大气环境效益是非常大的。  

交通运输结构方面,河北是全国第二大货运的省份,公路货运量占比占全省货运总量占比87%,比全国高10个百分点,河北在交通运输结构方面也走在前列,大家可以到唐山看一看,可以到邯郸看一看,唐山市投入470多个亿建设,铁矿石从港口到企业里面,很多企业用铁路进行运输。

这么多的治本之策放在那儿,一定会发生减排效果,一定会改善空气质量。在联防联控河北也是树立了全国标杆,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水平也是全国领先的,在预测到重污染天气时,采取的应急减排措施卓有成效的。

河北已经提前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十三五”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现在省委政府自我加压,省委书记亲自部署,亲自布置,亲自督办、谋划,全省上下形成了省之大事,全省上下一条心在做,我预计今年河北会有比较明显的改善,对河北同志付出的艰辛辛苦点赞,谢谢。

煤改气、煤改电对PM2.5下降贡献率达1/3以上 环境效益明显 将持续推进

中国日报记者:华北地区开展了大规模天然气和电力替代燃煤取暖行动,政府希望通过清洁取暖改善北方地区污染的状况,但是很多人质疑,相关补贴取消可能会造成污染反弹。请问您怎么看?

刘炳江:近年来,清洁取暖煤改气、煤改电一直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一方面好评如潮,另一方面争论、质疑的声音也从未停止,是近几年大气污染治理最难推进的工作之一。农村散煤不经过任何处理,烧一吨煤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电厂的十几倍,实践证明,清洁取暖煤改气、煤改电是发达国家改善空气质量必由之路。在我国,煤改气、煤改电首先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推进,逐步扩展到汾渭平原,从2个城市到12个城市,到现在覆盖了两区域39个城市。

在清洁取暖推进过程中,我们坚持因地制宜,根据冬季气温不同,有的省份以煤改气为主,有的省份以煤改电为主,还有生物质集中利用等方式,城市及周边更多是靠热电厂管网延伸进行散煤治理。经过评估,煤改气、煤改电对PM2.5下降的贡献率达到1/3以上,环境效益明显。

对于煤改气、煤改电,中央财政大力支持,各地也给了很大支持,主要体现在补贴上。不考虑环境效益,清洁取暖成本确实要比散煤取暖高,目前是按照原来烧煤与烧气和用电基本相当的原则进行补贴。正如你所说,很多人怀疑,一旦财政补贴取消,可能会“返煤”。在这我强调一下。

第一,生活习惯是要靠培育的。原来农村居民冬天烧煤,烟烧火燎,室内PM2.5天天都在200微克每立方米以上。我们下去调研发现,用上清洁能源之后,农民生活习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二,补贴也不会轻易的退坡。前几年中央资金主要补贴建设,去年开始,在大气污染专项中财政部已经拿出一部分钱,给煤改气、煤改电进行运营补贴,一些省份已经宣布了要持续补贴,不会轻易退坡。

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散煤清零,这是刚性的任务,下一步,我们会坚定不移持续推进,确保2020年采暖季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平原地区农村散煤基本清零。

大气攻关项目支撑区域空气质量改善 同时对社会和经济效益分析总结

第一财经记者:大气攻关的问题我再追问一下,据了解总理基金项目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正在总结三年的成果,很多研究项目做总结评价的时候都会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不知道总理基金项目有没有做这方面的总结归纳。

另外我还注意到近日有研究机构称,新冠病毒能够存在于户外空气中的颗粒物上,大气稳定和颗粒物高浓度条件下更容易传播,请问这个问题咱们专家团队怎么看?谢谢。

贺克斌:谢谢您的提问。第一个是大气攻关项目,这个项目已经实施了三年,在项目的开始,整个项目设立了4个大的专题,28个课题,紧紧围绕京津冀和周边地区秋冬季的大气重污染的成因,重点行业和污染物排放的管控技术,以及居民健康防护等这些热点和难点的问题开展攻关。 应该说支撑了区域空气质量的改善,同时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分析,也是贯穿整个项目的始终。

首先介绍一下在社会效益方面,攻关项目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体现。

第一,基于基础数据分析,建立了健康和效益的评估模型,采用了流行病学和试验组学的技术,定量的评估了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健康影响,以及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对人群健康效益的影响。

第二,对地方政府和公众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攻关项目开展了“一市一策”的跟踪研究,切实解决了地方政府在早期面临了有想法没办法这样的一些问题,有力支撑了“2+26”城市和汾渭平原的11个城市精准治污,科学治污。调查分析表明,公众对空气质量改善的满意度是逐渐增加的。

第三,通过科学普及和宣传报道,实现了科学家、媒体和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引导了公众科学的认知,普及大气污染防治等科学支持,及时为公众答疑解惑,提升了大家的蓝天幸福感,这方面我们媒体也功不可没。

经济效益方面,也有三个方面的体现。

第一,攻关项目一开始就布置相关课题研究,构建减排和成本的评估模型。基于分析提出了成本最优的多污染物减排目标,以及行业和空间的分配方案。重点行业差异化管控重污染天气的应对措施,这方面刚才刘司长也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差异化的管控。完成了经济发展-能源结构-污染控制的情境设计,推动了基于费用效益评估的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优化方案制定和实施。

第二,建立了重污染天气全过程的应对技术体系,特别是基于环保绩效提出差异化管控技术的要求,在减轻重污染天气的同时,推动了行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第三,通过实施联合攻关,在科技领域,基础研究和监测分析平台这样的一些科研资源得到了有效的整合,实现了科研设备和个人数据更高效的共享,进一步地避免了重复性的观测和大型仪器重复性购置等等这些问题。

第二个问题,您刚才提到疫情期间,国内外都有一些研究者发表了一些研究成果,关于颗粒物和病毒之间关联性的结果。从目前已经发表出来的结果来看,基本结论是在一些特定的密闭空间,比如说方仓医院这些密闭空间,检测出大气颗粒物,或者大气气溶胶,检测出来一些阳性、弱阳性等结果。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在室外的大范围敞开空间有关联性的结果,国内外科学界基本共识也是这样一个状况,谢谢。

今年大气污染治理和去年变化最大的是夏天要实施VOCs综合治理攻坚行动

路透社记者:请问一下今年的蓝天保卫战攻坚行动方案和去年的工作重点和措施相比有什么不一样?黄部长之前曾经表示说推动苏皖鲁豫交界地区开展联防联控,为什么选择这些地区,谢谢。

刘炳江:今年大气污染治理和去年变化最大的应该是夏天要实施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攻坚行动,主要是针对臭氧浓度逐渐上升的问题,文件我们现在正在征求意见,会尽快下发。具体工作刚刚我已经介绍过了。

对于PM2.5污染,仍然是一如既往的推动这几大措施,我稍微点一下。第一,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已经明确要求的各地要完成产业结构调整的量,今年要做完。

第二是散煤,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的平原地区农村散煤治理也有量的要求。

第三是钢铁超低排放,重点地区60%产能今年力争要完成。

第四是公转铁,三百多条铁路专线要建成。

第五,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蓝天保卫战要淘汰国三及以下的营运柴油货车,已经有任务要求。

第六,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发生的时候,针对夏季的臭氧有措施,针对秋冬季PM2.5也有措施。

为什么黄部长说要重点对苏皖鲁豫地区重点地区,纳入到管控里面呢?

这些年来的大气污染治理经验表明,要想区域性的改善空气质量,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至关重要。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已经建立了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苏皖鲁豫恰恰是长三角和京津冀周边两大大气治理重点区域的连接带,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周边地区着力解决的问题都卓有成效,苏皖鲁豫大约20多个城市空气污染显示出来了。这是综合考量评估了该区域污染程度、区位特点、基础排放、治理进程等因素所作出的重要决定。

从区位特点上看,该地区污染有区域性特征且会对两大重点区域产生影响。一方面该地区各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年际和月际变化特征相近,重污染天气过程高度一致,具有典型的区域性污染特征。另一方面该地区紧邻“2+26”城市和长三角地区,与两大重点区域间存在明显的传输影响。

污染程度看,苏皖鲁豫交界地区已成为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呈现显著的复合型污染特征。秋冬季PM2.5污染严重,夏季O3污染突出。2019年,22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已经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和汾渭平原接近。O3浓度近年来呈逐年恶化趋势。

从基础排放上看,该地区结构性问题突出,基础排放量大。产业结构方面,该地区集中了近8000万吨钢铁、4000万吨焦化、1.4亿吨水泥、1.1亿吨石化产能。能源结构方面,区域煤炭总消费量达到3.2亿吨,单位面积煤炭消耗强度同“2+26”城市相当,半数城市耗煤量超过1000万吨。运输结构方面,区域物流业发达,但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货运量不到7%,柴油货车240多万辆,与“2+26”城市数量相当(300万辆)。用地结构方面,道路扬尘、矿山开采扬尘管理不到位,平均降尘量远超长三角地区。这些结构性问题导致该地区大气污染物基础排放量大,治理难度高。

从管理上看,该地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成为大气污染治理和环境监管的洼地。部分城市尚未系统组织开展排放源清单编制和污染来源解析工作,部分城市对企业环境违法违规行为监管不到位等。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今年将推动苏皖鲁豫交界地区22个城市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一方面要齐抓共管,统一行动,形成强大合力;另一方面,要强弱项,补短板,提升治理水平,加大治理力度。最终实现整个区域空气质量的加速改善。

中央环保督察今年继续推进第二轮例行督察

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第二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对督察对象进行了反馈,请介绍一下相关情况?反馈之后各地问题处理进展如何?另外,今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还将有何安排?

刘友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去年全面启动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并顺利完成对上海、福建、海南、重庆、甘肃、青海等6个省(市)和中国五矿、中国化工等两家中央企业的督察进驻。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5月8日至12日,各督察组对督察对象进行了反馈。结合疫情防控的要求,此次反馈采取书面形式,点对点向被督察对象移交督察报告、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题清单及案卷,并同步向社会公开督察报告主要内容。

按照《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规定》有关要求,我们将加强与被督察对象工作对接,督促指导其在30个工作日内研究制定整改方案,按程序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并加强整改调度和重点整改任务盯办,对问题咬住不放、一盯到底,督促被督察对象整改工作落实到位,取得实效。整改方案和整改落实情况将按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欢迎媒体朋友们届时予以关注。

今年,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将结合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工作的实际情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安排部署,继续推进第二轮例行督察;同时,还将围绕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领域不定期开展专项督察;继续以暗查暗访方式拍摄制作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持续传导压力,推进督察整改,不断推进精准督察、科学督察和依法督察。

解决秸秆焚烧污染问题 要坚持疏堵结合 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新京报记者:刚刚提到了东北的大气污染,之前出现多次爆表的情况原因是什么?针对东北的秸秆焚烧比较严重的情况,生态环境部门有哪些解决办法?谢谢。

刘炳江:4月期间东北地区确实发生了长时间大范围空气重污染过程,多个城市出现空气质量爆表,舆论也是不停的反映这个问题。

其实东北的秸秆焚烧年年有,但是今年集中在4月份,大约是4月的13号-19号期间尤其明显。从卫星监控数据来看,共2600多个秸秆焚烧火点,较去年同期增加8倍。

今年突然大范围长时间的爆表,与天气条件也有关系。2019年冬到2020年春,东北地区降雪出现时间早、次数多、积雪厚;加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员、车辆出入受限,劳动力短缺、人工成本上涨,都对秸秆还田离田造成了不利影响。4月准备春播时,当地气象部门预报,马上又要有一场大雪,在非常短的窗口期,大家突然集中焚烧,正好又赶上静稳,非常不利的气象条件,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这种情况刚有苗头的时候,我们联系地方环保部门,跟所有爆表城市的市领导打了电话,了解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地方反映今年的雨雪比较多,加上疫情的影响,部分秸秆没有离田,有点滞后。生态环境部也由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办牵头的工作组,到吉林和黑龙江调查核实情况,核实结果向地方反馈。

秸秆焚烧这种情况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不能说地方不努力,地方也花了大价钱,投资也不少,但是现实是秸秆量太大,一些秸秆缺少出路。

要解决秸秆问题,要坚持疏堵结合,关键是要推进秸秆的综合利用。大家把秸秆利用起来,各种还田,肥料化、饲料化利用等等,但是这个路还很长,我们调查以后,部分省市秸秆综合利用率只有40%几,好的70%几、80%几。但秸秆产生量太大,即使这个百分比下,仍有很大的路要走。不可能一步到位,把秸秆利用率达到百分之百,又有农耕生产期限限制,要统筹农耕,统筹环保这个事。

同时也要加强秸秆禁烧管控,通过卫星遥感等监控手段,严格实施网格长制度,落实各级政府及部门责任,通过禁烧促进利用。在仍然难以解决的情况下,建议地方农业、环保还有气象部门要加密会商,抓住窗口期,组织有序科学的焚烧。从长期来看,还是要靠秸秆的综合利用,谢谢。

有信心全面完成“十三五”规划中环保领域9项约束性指标

新京报记者:我们还想问一个问题,想请刘炳江司长回答,“十三五”规划中明确环保领域的9项约束性指标,目前有7项已经提前完成2020年的目标任务。但我们发现优良天数比率目标没有提前完成,请问一下滞后的原因是什么,生态环境部下一步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确保完成。谢谢。

刘炳江:谢谢您的提问。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生态环境部承担9项约束性指标,其中7项已经提前1年完成,1项已达到时序进度,还有1项优良天数比率指标未达到2019年度目标要求。主要原因是,去年7月-9月,我国华东、华北、华中等地区多个省份遇到了持续3个月的高温热浪、干旱少雨的极端天气条件,导致O3浓度大幅上升,拉低了优良天数比率。2020年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决胜之年,我们有信心把9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

按照《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2019年1月1日起,全国所有空气质量监测站点,按照实际监测状态,对外发布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对空气质量进行评价。这同过去的折算成标况状态有一定差距,优良天数比率实况状态下比标况状态下大约高4-5个百分点。但是无论实况状态还是标况状态,2020年比2015年优良天数比率均要提高3.3个百分点,这个任务不会变。

刘友宾: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编辑:李丹

0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0人参与 | 0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17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