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苏州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发布

时间:2022-01-11 09:11

来源:苏州市政府办公室

三、环境治理能力亟需加强

全市污水收集处置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管道破损渗漏、错接混接、雨污分流不到位等问题依然存在,部分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不高,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覆盖不足,运营管理水平有较大提升空间。全市接近两成的生活垃圾仍以填埋处置为主,生活垃圾四分类收运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监测监控信息化平台集成水平不高,部门之间的生态环境数据共享机制有待完善,生态环境自动监测站点覆盖率需要进一步提升。基层执法监管力量不足,全市生态环境执法人员人均监管企业数量达400家,监管压力较大。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绿色金融等环境经济政策的探索创新仍需进一步加强。

四、自然生态系统较为脆弱

全市开发强度较高,在长期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生产生活空间较多挤占了生态空间,水生态修复不充分,保护利用还不到位,“东方水城”和“江南水乡”的风貌特色有待加强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还需强化,本底调查有待全面详细展开,水葫芦、福寿螺、一枝黄花等外来入侵物种对本地物种造成一定威胁。

第三节 面临机遇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2021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战略定力,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省委提出,要牢牢把握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这个总抓手,全面推进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大力推进绿色发展,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江苏贡献。这为苏州在打造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美窗口”征途中,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

二、多重国家级战略叠加联动,为加速绿色转型创造了有利契机

“十四五”时期,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家重大战略在苏州叠加交汇并向纵深实施,为全市绿色发展带来广阔前景。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积极践行绿色创新发展、夯实稳定自然生态基底,成为其引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引擎。长江经济带发展一以贯之坚持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策应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要求,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亮相,苏州片区承担起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发展定位。空前的战略联动机遇,将助力苏州在更大格局中谋划现代城市功能,加速释放转型升级新动能、加快破解区域性流域性环境问题,保持高质量发展始终走在最前列。

三、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全面深化改革带来了政策机遇

2019年3月,江苏成为全国唯一部省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对探索经济发达地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效益共赢新路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8月,江苏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提升全省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提供有力支撑。“十四五”时期,部省合作框架下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将进一步加快推进,必将在生态文明制度改革领域释放更多红利和先机。苏州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改革要义,先试先行、探索创新,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环境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始终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为苏州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路径指引和强大动力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将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向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全面转型,为苏州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环境根本改善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全面降低碳排放强度,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调整,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有利于苏州破解产业结构偏重、化石能源消费高等发展瓶颈制约,有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同时,发挥减污降碳的协同效应,从源头降低污染物产生及排放量,将从根本上改善全市生态环境质量。

第四节 存在挑战

一、资源环境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十四五”时期,全市钢铁、化工、纺织等资源密集型产业仍将占有一定比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偏重的产业结构、开发密集型空间结构和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尚未根本转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将处于高位,自然生态系统依然较为脆弱,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的矛盾依然存在。如何在新一轮产业崛起中突出自身特色和优势,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双赢,将是苏州面临的一项艰巨挑战。

二、生态环境治理难度显著提升

“十三五”期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但成效尚不稳固,一些重点环境问题(PM2.5和O3空气污染、劣V类水体、土壤环境风险、湖泊富营养化、农业面源污染等)仍需下大力气从根本上解决,其他环境问题(地下水污染、环境健康风险、碳减排、生物多样性等)也逐渐凸显,生产与生活、城市与农村、工业与交通环境污染交织,多领域、多类型、多层面的生态环境问题累积叠加,应对难度将更大、更繁琐。与此同时,随着全市火电、钢铁等主要大气污染行业实现超低排放改造完成,城镇污水处理厂达到准Ⅳ类排放标准,现有工业企业基本上做到合规生产和达标排放,末端治理的空间日益收窄、治理的边际效益不断降低,对加快推进源头治理、精准治理、系统治理,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1234567...19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