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薛涛之固废年度盘点:技术创新突破的几个陷阱和成功九式

时间:2022-01-24 09:16

来源:中国固废网

作者:李少甫 王妍整理

评论(

这是填埋场领域领先企业的名单。

1660893233447449.png

回到填埋场第二个商机,也是填埋场发展过程当中重要的伴生品,就是渗滤液。我们看到在近年的环保督察当中大量地暴露渗滤液的积存的问题,这主要是来自于浓缩渗滤液与雨水的混合。这跟早期填埋场渗滤液采用浓缩路线而浓缩液又没有得到充分处理有很大的关系。图中所展示的仅是在最近一轮环保督查中发现的部分问题,可以看到在每个问题填埋场中都是巨大的积存量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这就给做DT(RO)的企业们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

1660893024440714.png

这里面就出现了两个思考:

第一是我们看到民营企业做BOT运营是很难与大型国有企业竞争的,但是设备租赁的方式通过融资租赁等各种金融手段来减少现金流的压力,对于民营企业做重资产业务或者是垫付模式下的BOT运营业务是相对更加安全的。渗滤液处理领域就有这样的趋势,我们总结为中资产模式,通过设备租赁的方式对装备的反复使用来获得长期运营的机会。

第二是我们认为虽然很多渗滤液项目是由于环保督查的压力而诞生的应急服务,但是这样的项目实际上会持续很长的时间,因为环保督察的压力一直存在,因此会出现应急长期化的趋势。左图为2018-2021年1-10月历年填埋场渗滤液应急项目的占比情况,近两年的应急项目数量直线上升。右图是近三年填埋场渗滤液项目的类型占比,可以看到,运营服务类占到45%,设备类项目占到33%,其中设备类又可分为购买设备和租赁设备,占比分别为26%和7%。

1660893309476206.png

这是渗滤液领域的领先企业。

第四个板块是与填埋场高度相关的土壤修复。近年来,我们观察到,上海环境、康恒环境等垃圾焚烧龙头企业都进入了土壤修复领域。这是一个大板块的内容,E20研究院刚刚发布了土壤修复报告,受限于演讲时间,我们只能在此披露少量的数据,更详细内容请参见我们的土壤修复行业分析报告(报告发布:我国土壤修复跨入起步阶段,"万亿级"理论需求难以落地,"百亿级"市场规模稳步提升)。

1660893399574588.png

土壤修复主要分为工业污染场地修复、农用地污染场地修复、矿山污染修复以及其他类污染场地修复四大类。从2017年-2021年1-10月不同场地类型修复市场工程中标项目数量占比看(左图),工业污染场地修复占了主要的部分(87%)。右上图为2021年每月中标情况,右下图为2021年1-10月不同类型土壤修复工程类项目的中标情况。2021年仍然是以工业污染场地修复为主。

不同场地类型土壤修复工程类项目中标金额(左图),中标额较大的项目大多来自工业污染场地修复,主要因为工业用地一般在城市范围,随着城市不断发展有土地的再生利用需求,而修复后土地的房地产开发收入支撑了这部分经费的来源。右图为2021年1-10月不同场地类型平均的中标规模,工业污染场地修复的平均单体中标价超3000多万元(3324.4万元),反观农用地污染修复仅有300多万(368万元),这就是城乡差距。

相信企业更关心的还是到底谁在中标,到底是施工类企业还是专业的环保公司?左图为2021年1-10月不同类型企业在不同污染场地类型的土壤修复工程项目中标数量的占比情况。图中可以看到,工业污染场地修复项目主要是由土壤修复类环保企业中标,矿山污染修复类项目主要是地勘单位和土壤修复类环保企业中标,农用地污染修复大多由地方施工企业获得。而从中标金额来看,工业污染场地修复项目中,专业环保公司占到了最大比例。右图为不同类型中标企业在不同类型污染场地的平均单体规模情况。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还关心是谁在为工业污染场地修复项目付费,是政府直接买单、平台公司买单、还是污染者付费呢?从左图来看,工业污染场地修复项目的主要付费主体还是政府,污染者付费的非常少。主要在于,目前我国污染者付费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我们相信如果像欧美国家一样发展污染企业的保险金制度,未来污染者付费的比例一定会上涨。

右图看到的是平台公司(受益者)企业的类型分布,我们看到17.48%是本地城投公司,14.52%是本地地产开发公司,12.49%是文旅开发公司,还有部分是乡村振兴的公司(0.08%)。

这是土壤修复领域的领先企业。

1660893455866771.png

第五个是环卫板块。去年的演讲中我们就提到,曾经有一个环卫行业研究者说环卫的市场化率已经达到60%多。我们认为提出这样的市场化率在环卫市场上没有意义,之前我们用市场化率来描述污水处理、垃圾焚烧这样长周期的市场化程度,这些行业项目相对较为稳定,拿到一个项目在手25~30年的周期内是很难再次分配的。但是环卫行业有明显的区别,我们注意到市场上很多三年以内的委托服务项目实际上并不稳定,依然能被环卫十大影响力等大型企业再次分配,那么这部分空间就没有被锁定。因此,E20研究院用"商占率"来定义环卫这个市场到底还有多大的空间。"商占率"主要是在计算已经被"市场化"占有的项目时按照项目周期逐年剔除了一定比例(根据市场情况的假设)的服务期在三年以下的项目。经过调整后,我们发现三年及以上的中长周期环卫项目占到了总市场的32.76%,而剩下67.24%仍可以被上市公司通过说服地方政府进行再次分配,形成长周期的项目,这样更加接近我们污水处理、垃圾焚烧领域的BOT模式。从各省的情况来看,除了北京、上海、海南等地的商占率已经相对较高,还有大量的地方有可开拓的市场。

从创新上来看,环卫企业也在技术和模式的创新。技术创新主要是智慧化管控和装备的自动化。而商业模式创新这块,我们观察到一些环卫企业已经走向了停车场、收费公厕等有受益者付费的商业模式。

虽然商占率来看,环卫行业市场仍有大量开垦地,但从E标通采集的数据显示,环卫市场化项目的总规模增速已经开始略有下降了(左图)。从右图七大地理区环卫市场化表现看,华东依旧是主战场。

商业模式上来看,近年来PPP受到多方面压制,在环卫领域的应用受阻。我们在公管和商业模式的规律研究中发现,企业和政府以及一些咨询机构一起在这方面做"创新"。走购买服务的项目三年以上的占主流,8(3×2+2)年比较多,跟环卫设备一般折旧期一致,这就是"创新"。因为购买服务周期上限三年期是国家规定的,那么可以乘2再加上2年凑到设备折旧期。当然还有直接干非PPP特许经营十年以上的,不走PPP,而且这个合规风险就愈发严重了。2020年在我们反复"提醒"下非PPP特许经营比例超过了PPP,2021年的情况是非PPP特许经营占比继续增大(中上图),用垃圾焚烧和污水处理20年的非PPP特许经营模式把PPP模式涵盖了,这就是公共管理角度所谈的三大关系规律所带来的问题。

中下图是不同服务模式3年以上环卫市场化项目平均单体年服务金额,还是PPP和特许经营的规模大一些,项目更优质一些,范围大一些,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非PPP特许经营模式的环卫市场化项目平均单体年服务金额超过了PPP模式的项目。右侧图是不同省市3年以上环卫市场化项目表现。

从服务年限维度看,地方政府为了回避政策风险,新项目选择做长周期的比例减少了(左图)。右图是2016-2021年1-10月七大地理区环卫市场化项目不同服务年限占比情况。我们有相应的环卫报告来分析这样的问题。

1660893777273117.png

从服务内容和服务范围看,可以看到三、四线城市做一体化的比较多,包括服务内容的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左上图),也包括服务范围的城乡一体化(右上图),因为三四线城市本身的农村占比较高。底下两张图分别是横向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释放较多的前十省市。

1660893779276746.png

虽然有很多企业在进来(左图),但是实际上也有将近50%的企业今年没有什么新拿的项目,也没有在服务期内运营的项目,企业进进出出的非常多,仍处于一个草莽时代的状态。从右图环卫市场不同类型社会资本参与情况看,物业保洁市场化延伸类企业的份额在逐年下降,市政绿化市场化延伸类企业的份额逐年在提高,这是这个领域发生的变化。

1660893777612486.png

从涌入者来看,环卫市场近20000竞争主体中,新增的涌入者以中标中小规模的项目居多。

1660893779654494.png

环卫领域十大影响力企业在这个领域的话语权小于垃圾焚烧的企业(左图),只拿到24%的市场份额,十大影响力企业占到17%的份额。房地产公司来了、物业公司也来了,在这个情况下,环卫的商占集中度是在下降的(右图),从39%下降到26%,它将面临一个长期混乱的局面。

1660893779770547.png

商占率的地图还可以看到,十大影响力企业在长周期项目和高品质项目中都有较大的优势,但是市场内有大量的小型项目沦散到各种小企业中,这是这个行业的特点。

1660893939727879.png

从十大影响力企业不同年限项目占比看(左下图),十大影响力企业在大项目上有相对优势,但是依旧有太多碎片化的小项目。

1660893940778347.png

1660893939943129.png

以上为上市公司的一些财务数据,净资产、净利润、净资产同比变动和净利润同比变动。经营性现金流、市值和同比变动,有一些数字不太好看。

1660893940927119.png

环卫年服务的总金额来看北京环境有限公司依然是遥遥领先,原来积存的优势比较大,右图是2021年新增金额排名,侨银城市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新增项目上遥遥领先。

1660894148671996.png

这是三年以上的环卫年服务的金额,右侧是不同规模的分布,可以看到环卫公司所掌握资源的优势与否。

1660894148244478.png

左侧是2021年固废十大影响力入围企业网络评选人气榜前十排名,右侧是固废十大影响力企业年度新闻影响力总得分排名。

1660894146223739.png

接着发布今年的环卫十大影响力企业(名单)。

1660894147106773.png

1660894253890874.png

我们还有一些环卫最具成长性服务企业,完整榜单还请参看2021固废&环卫十大影响力企业等11大榜单揭晓。

1660894257408919.png

下一个板块建筑垃圾板块,我们看到,伴随着无废城市工作的推进,建筑垃圾成为持续支撑固废行业增长的细分领域之一。左图是2016-2021年市场化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每月新增情况,从月均1-2个项目增长只月均2-3个项目,略有上涨。右图是地区分布,华中省份占了大部分,其次是华东地区。可见无废城市的推进对建筑垃圾行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660894256109109.png

商业模式角度来看,在这个领域更多的是非PPP特许经营,PPP项目甚少(左二图)。右图为历年建筑垃圾市场化项目中标社会资本情况,每年的情况都不同,民企占主流,但获取的项目数量在逐年下降,政府的平台公司在2021年中标的项目占比为36%,其中包括上海环境等承接了更多地方政府的建筑垃圾和装修垃圾的BOT项目。

1660894256525376.png

这是建筑垃圾的技术领先企业名单。

1660894461250050.png

危废领域有一个特征就是它主要是与工业企业强相关的政府监管下的toB业务。我们观察到,如格林美、桑德这样的公司在做的是政府授权的危废资源化,结合了市政领域的特许经营特点,以及工业领域的服务特点。而另一种类型是类似于鑫联环保这样的公司。鑫联环保的业绩在近两年得到了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其深入工业企业,嵌入到工业生产的流程当中。区别于常规的通过危废处置资格证做综合处置的业务,这种危废资源化中对于企业和产业链的融合度要求非常高。一些上市公司简单的通过资本手段进入危废资源化领域,如果你不是这个行业有深度的理解,是很难在这个行业内发展的,可能会适得其反。最近有一家上市公司并购了一个江西的和鑫联类似的资源化危废资源化项目,主要做在高炉灰中提金属锌的业务,考虑到这类项目对行业和产业链的理解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企业需要高度谨慎。

1660894460685681.png

1660894462494872.png

1660894461967693.png

这是危废处置规模的排名,以及危废领域的领先企业名单。

创新成功的路径总结

1660894593699407.png

最后一个章节回到我刚才说的,在我们面临这么一个内卷的时代,刚才瀚蓝环境金铎总提到追求业务发展的二次、三次曲线,首创生态曹国宪总也提到很重要的观点是要回避技术陷阱,我们关注了一些好的案例,总结为9个小特点,分享给大家,在前面的章节介绍中提到了一部分。


1660894592185131.png

1660894590858847.png

从固废产业的发展角度来看,资源化本身一定是未来的方向,但是资源化的过程当中实际充满了陷阱,这么多年来很多以资源化为主要业务的企业倒下了,比如国新天汇(推荐阅读→处置全市一半污泥!国新天汇长期违法被安徽环保督查组点名)。相比而言,以减量化和能源化为主要方向的商业模式都相对比较简单更容易把控,但是做资源化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我们总结的资源化的规律在前两年的论坛演讲中说过,资源化产品最后的方向主要是网络刚性产品、大宗产品、产业链产品和定制化产品。要分析不同产品的长板和短板,尤其是在需求风险方面,定制化产品受到的干扰就相对比较多,如果要往后延伸,对产业链整体的把控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

美欣达集团讲到了他在有机垃圾上做后延(相关阅读→美欣达匡彬:让有机固体废弃资源回归生态),以及论坛第二天环节中的中持绿色(相关阅读→解开"沼循"奥秘!如何构建以有机废弃物处理为纽带的生态农业? )也在这方面做了很长时间的耕耘。但这种模式下,扩张速度一定快不了,因为要把肥料卖到农田去,这本身是非常复杂的事。

有两个案例跟大家分享。第一是,路德环境曾经在三个月前发了一份上市公司公报,今年的利润上升了900%(相关阅读→路德环境:2021上半年净利润增长942%),为什么?他能够把酒糟做成了饲料中的添加剂,并且被大型的养殖集团所接受认可,目前这些做饲料的厂争先恐后收购其产品,因为认可品牌以及产品产生的实际价值,价值就是类似养乐多,调节牛的吸收消化能力,不用打那么多抗生素。我们看到路德现在做到了,但是最开始路德用酒糟做肥料却没有做动,因为运距的问题和产品价值问题。说明资源化的产品要嵌入产业链,让饲料厂如新希望、正大此类帮他做消纳,这样他本身就不需要控制产品后端产业链的复杂管理过程。这样他的扩张速度就会很快,当然这离不开技术创新和应用本身。路德在酒糟的资源化研发上投入了5000万,花了三年才找到方向,又花了两年才接入了养殖行业。这样的东西明显和我们的定制化产品(如有机垃圾资源化产品-有机肥料)是不一样的。

第二是,鑫联环保,主要做高炉灰资源化提锌。我们观察到行业内很多企业都在做高炉灰中间提锌,但是鑫联的技术在花了6-7年时间持续提升后可以做到提取高纯度的锌锭,成为了大宗商品,大幅度解决了产品的消纳问题(相关阅读→马黎阳:我们在源头,"解救"重金属污染)。而后继续深化技术研发,在其中提出微量的铟,而铟用在我们现有的电路板、显示屏上,但是每个电路板或显示屏上面铟的使用是纳米级的,虽然铟作为贵金属价格非常高,但是实际平均到每个显示屏上面仅增加几块钱成本,近段时间铟的期货价格已经提高了很多倍,进一步加强了鑫联环保资源化业务的盈利能力。如果像行业内其他厂家只能做到硫酸锌的话,就依旧属于定制化产品,对末端的消纳环节没有这么强的控制力,当然也没有机会拿到铟的产品。因此我们说产品进入到大宗商品阶段,虽然会受制于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但是消纳成本大幅降低,且有了一定保障,当然想要做到大宗商品也离不开技术的提升。

到了最后一个阶段,大家都知道发电、供热等相对来看属于网络刚性产品,更容易销售也可以减少管理成本。这就是我们提出的一个思考的角度。

1660894592645413.png

从前面所述的资源化破局中有一个共性规律就是用技术驱动循环产品质量的提升,傅老师的演讲中(相关阅读→傅涛:用高质量重新定义垃圾处理)提到了一个循环层级理论,如果在产品以及技术革新上不能提高产品的品级,那么你所做的资源化本身的管理成本是非常高的,这是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1660894753343689.png

我们一直强调"运营为王",这件事已经强调了很多年。

其实这一点并不仅局限于重资产公司,轻资产公司同样也需要。很多技术企业最痛苦的问题就是离不开"排浪式"的痛苦。"排浪式"是指在当前周期完成了技术研发、产品开发,获得了设备的销售、工程项目等的发展机会。但是在下一个周期如果没有开发出新的技术或产品,就失去了继续发展的可能,得不到持续的发展。对于民营的技术企业而言,真正的好公司要能找到一定的运营资产,才能构建一个"旋涡式"的商业模式,并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与客户的链接越旋越深。这一点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在复杂的环境中间找到运营的资产模式,目前来看适合民营技术公司的设备租赁明显在工业领域、渗滤液领域都提供了很多的机会,也包括填埋气发电领域用中资产模式的集装箱的方式在填埋场沼气发电,而不是重资产模式的建设施,就可以吃掉一些小体量的项目,而且可以随时拆走转移到下一个填埋场。这样的商业方式都是以设备代替工程来提供服务的中资产模式。这是一种新的突破。民营企业在这方面有一定的机会。

我们观察到几家相关的渗滤液企业,业绩都主要来源于全量化的处理需求以及设备租赁的商业模式,在公共管理上督察的紧迫性和应急的长期化,我说的三要素(技术、商业、公管)都具备了,如果不是DT的技术他可能没有这个优势;如果不是设备租赁的商业模式进入他可能不能获得运营收入和长期稳定的现金流;如果不是环保部查得严,他也没有这样的机会。所以环保产业当中任何技术的发展,都要在这三个维度相结合研究。

1660894752820029.png

另外,我们看到现在出现了很多分散的处置方式,那么为什么要做分散化呢?我们认为分散和集中本身就是一个技术路线选择上的博弈,同时分散的市场往往很多都产生于对某些风险事件的应急、或应付上级的要求,但是这也是机会。有机会就要开发,设备公司就会得到发展。比如说这两年有机垃圾的分散式处理,美欣达集团匡总演讲中提到,浙江有1000多个分散式有机垃圾处理点。为什么采用分散式呢?就是因为这样的投资小,先做几个示范,上面来检查我开始做了,肯定比直接干一个500吨的集中式厨余垃圾处理厂安全。另一方面万一政府的垃圾分类推得慢不及预期,那么也就没有必要再上新的集中式项目,靠分散式已经可以解决问题。财政有限的情况下,在应付检查的情况下就有应急的需求。

1660894752110447.png

填埋场前面也提到了,是典型的到了行业发展的末段进入衰退期。但是填埋场这几年出的项目不少,我们看到尤其是渗滤液的问题,是以前双法的重大短板,渗滤液反复的回喷,因为填埋场没有热能可以像焚烧厂一样进行利用,由此带来全量化的成本问题。我们认为填埋场虽然进入了产业周期的末段,但是还有二次开发的可能性,但是这种开发需要我们对需求、对产品进行迭代化的思考。我们预测在填埋场渗滤液领域存量空间是至少500亿元,而增量市场空间可以达到100亿元/年,增量空间还会随着政策的不断收紧持续放出。这样的项目和技术和商业模式都有很大的关系。同时,这也是中资产模式的一种代表。

1660894753383971.png

要素效果化,在政府缺资金的情况下,尤其是做服务的要提升显示度。在环卫领域图元科技(推荐阅读→环卫企业如何拥抱数字经济?)通过智慧化环卫管控平台的搭建,帮助地方政府对环卫考核内容进行量化监督,提高项目服务质量,就是一个典型的要素效果化例子。我们这个领域要突破里不开服务产品化,细节前些天已经讲了很多,鉴于时间关系就不再细说。

1660894964496954.png


最终我们看到在环保领域形成突破,离不开服务产品化(推荐阅读→傅涛:用高质量重新定义垃圾处理)。

1660894965736018.png

我们看到:对于环保领域,技术可用是基础;商业上用得起是环保成本属性的基本出发点,除非打破资源化的瓶颈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但是公管上可控,"控"字体现了央地之间的关系以及我们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推荐阅读→薛涛:中国特色三大关系决定PPP国情)

技术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技术创新战略中绝对不是唯一的驱动力,一定要结合三个要素反复推演,谢谢各位!

其他论坛相关链接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环境分院王秀腾:如何界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与副产品?

被忽视的大学问,环保工程耐腐蚀防水防护系统作用有多大?

刘建国:固废领域智慧管控有哪些用武之地?

本次演讲制作团队

1660894966614800.png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