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山东莱芜市生态环境保护“ 十三五”规划(附项目)

时间:2018-04-18 11:46

来源:山东莱芜市人民政府

第三章 主要任务

一、积极推进生态环境调控,优化调整产业布局

1.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以保障城市生态空间底线为目标,按照“面积不减少、功能不降低、性质不转换、责任不改变”的原则,在禁止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16 年,完成生态红线划定工作,2017 年 10 月底前,完成省级以上地质公园、森林公园、城镇集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区和边界勘定工作,完成其他红线区的详细勘界工作,确保生态红线全面落地。到 2020 年,进一步扩大和优化生态红线范围,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开展生态红线规范化建设,实施最严格分级分类管控措施,在生态红线一级管控区域设立界碑、界桩和边界标识,除必要的科学研究,保护活动外,禁止任何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二级管控区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根据红线区主导生态功能维护需求,制定开发建设活动准入负面清单,凡列入负面清单的项目,投资主管部门不予立项,金融机构不得发放贷款,土地、规划、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

2.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严格执行差别化环境政策,推动形成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开发区实施更严格的环保准入标准,按照严控污染、优化发展的原则,引导城市集约紧凑、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内禁止新建热电联供外的燃煤火电机组、炼钢炼铁、水泥熟料、电解铝等项目,新建项目清洁生产水平要达到国内领先,扩大绿色生态空间。重点开发区要坚守生态底线,防止污染转移和过度开发,大幅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推动区域产业聚集化和绿色化发展,改善环境质量。重点生态功能区要依托资源和生态优势,按照生态优先、适度发展的原则,着力推进生态保育,保持并提高区域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维护等生态调节功能,重点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资源特色产业,保障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坚决遏制生态系统退化的趋势。禁止开发区要按照依法管理、强制保护的原则,执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完整性的干扰,保障未来可持续生存发展空间。

3. 完善环境功能区划

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结合城市开发边界划分,研究完善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地表水功能区划、大气环境功能区划、声环境功能区划和生态功能区划,把握不同区域生态环境的特征、承载力及突出问题,明确不同区域的环境功能定位和水、大气、土壤、生态、噪声、核与辐射等环境质量要求,制定相应的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环境风险防范要求、自然生态保护要求和产业准入标准,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关键约束,合理引导产业发展和布局调整,强化环境保护对区域发展空间格局的调控作用。

4. 强化资源能源调控

实施“工业绿动力”计划,实行能耗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全面加强节能管理,从源头遏制高耗能项目建设,推进高耗能行业企业节能改造和能量系统优化。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强化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土地利用的规划管控、市场调节、标准控制和考核监管,实行建设用地和强度控制,推广应用节地技术和模式,合理开发地下空间,进一步健全节地考核评价机制。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落实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限污纳污“三条红线”,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和总量控制。建立万元国内生产总值水耗指标等用水效率评估体系,把节水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体系。推广高效节水技术和产品,发展节水型农业,加强节水型城市创建,推进企业节水改造,建设节水型社会,到 2018 年,应达到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要求。加强地下水开发利用管理,2017 年底前完成地下水禁采区、限采区和地面沉降控制区划定工作,编制地面沉降区地下水压采方案。

5. 推进战略和规划环评

建立重大决策环境评估机制,加强城镇化、流域开发、能源资源开发和产业园区等重点领域规划环评,将环境评估作为重大决策制定的基本依据,确定区域开发和重大建设活动的环境准入条件和环境保护要求,充分发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加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联动机制,在项目环评受理、评估和审批环节落实“三线一单”要求。加强战略环评与规划环评的事中事后监督评估,对于重点领域相关规划未依法开展环评的,不得受理其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体系,2020 年底前完成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状评价,对资源和环境能力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调整发展规划和产业结构。

二、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1. 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升级改造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采用先进适用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钢铁、电力、化工、建材、造纸等行业开展能效提升、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等专项技术改造,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和污染治理水平,促进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倒逼作用,综合运用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阶梯电价、信贷投放等经济手段推动落后和过剩产能主动退出市场。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有产业融合发展。清理整顿环保违规项目,按照“淘汰一批、规范一批、完善一批”的要求,对污染严重且治理无望的落后产能依法责令停业、关闭;对符合产业政策但达不到环境管理要求的已有项目实行限产或停产整治;对在建或建成未正式投产的项目依法责令停止建设,然后依法完善环评手续;对符合产业政策且达到环境管理要求的已有建设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估,依法完善环评手续,到 2016 年底前全面完成整改工作。

2. 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积极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行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不断减少单位产出物质消耗。深入开展园区的循环化改造,按照循环经济理念、生态工业学原理和清洁生产要求,促进园区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实现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共享资源和共用基础设施,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出率,实现资源、能源高效利用。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进钢铁、电力、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循环化发展,以粉煤灰、煤炭、煤渣、尾矿、脱硫石膏等为重点,构建区域回收和综合利用系统,提高综合利用水平。推动“城市矿产”、再制造业的规模化与产业化发展,提高建筑垃圾、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废旧金属、废旧塑料、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综合利用水平,推进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垃圾分类回收。落实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做好国控、省控企业及“双超双有”企业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引导企业自愿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和改造,实施清洁生产企业分级管理,鼓励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综合利用水平,创建一批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到 2020 年,省级以上工业园区要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全市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要达到 88%以上。

1234567...10

编辑:程彩云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solidwast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固废网 版权所有